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本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自古以来,“黄河宁,天下平”,黄河生态安危事关国家盛衰与民族复兴。
从2019年8月到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考察黄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亲自擘画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宏伟蓝图。
由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等高度的重大国家战略。
时隔两年,《纲要》正式印发,标志着这一国家战略有了“路线图”“时间表”,进入加快实施阶段。
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山东被赋予“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国之重任。《纲要》30余处直接或者间接提到山东,赋予了山东一系列国之重任。
黄河战略确定“时间表”“任务图”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横跨东中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
《纲要》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是——
到2030年,黄河流域人水关系进一步改善,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共治、环境共保、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国家粮食和能源基地地位持续巩固,以城市群为主的动力系统更加强劲,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流域人民群众生活更为宽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到203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国领先,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黄河流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大幅提升,在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30余次“点名”,赋予山东重任
黄河流经山东9个市25个县(市、区),在山东省境内河道全长628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2%。
作为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山东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集聚人口多、发展潜力大。黄河流域的9个省区,仅有山东属于东部地区,属于沿海地区,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显著优势。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纲要》对山东“着墨”颇多,全文25000多字,30余次直接或者间接提到山东——
“五极”,是指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黄河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
构建多元纷呈、和谐相容的黄河文化彰显区。儒家文化区,主要包括下游的山东曲阜、泰安等地区,以孔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研究编制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谋划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
加大大汶河、东平湖等下游主要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协同推进山西、河南、山东等黄河中下游地区总氮污染控制,减少对黄河入海口海域的环境污染;
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经验政策,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强化黄河“几”字弯地区至北京、天津大通道建设,推进雄安至忻州、天津至潍坊(烟台)等铁路建设,快捷连通黄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
推进青海-河南、陕北-湖北、陇东-山东等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打通清洁能源互补打捆外送通道;
高水平保护陕西石峁、山西陶寺、河南二里头、河南双槐树、山东大汶口等重要遗址;
下游发挥好泰山、孔庙等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作用,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依托陕甘宁革命老区、红军长征路线、西路军西征路线、吕梁山革命根据地、南梁革命根据地、沂蒙革命老区等打造红色旅游走廊;
支持山西、内蒙古、山东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
这为山东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山东拓宽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纲要》里的“德州机遇”
德州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北依京津,南靠省会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生态秀美、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城。
《纲要》提出,要支持山西、内蒙古、山东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是山东省唯一纳入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期国家三大重点战略之一,德州作为规划内重要节点城市,加强与首都各类经济体的对接与合作,创新利益共享机制,积极融入同步发展。
《纲要》提出,要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德州被纳入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发展核心,推进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和同城化,并增强济南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纲要》提出,要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等功能为一体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因地制宜建设沿黄城市森林公园。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近年来在保护和开发上做好结合文章,让古树释放出现代魅力,在旅游度假、医疗康养等方面成果丰硕。
《纲要》提出,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久前,德州正式开启“吨半粮”创建工作,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吨半粮”的市。目前,德州高标准农田达到60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3%。全市共有268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列入省级建设规划。累计发展粮食种植合作社5102家,家庭农场5238家,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4653个。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425家,粮食生产综合托管率达70%以上。
通读《纲要》,在重大战略机遇面前,德州有很多文章可做。德州应该在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全面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借力实现跨越发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综合青报观象山 编辑|高红岩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