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3万元助学金帮残疾学子圆梦|德州市残联连续12年开展“我和你·心连心”励志助学工程

今年国庆节,大一新生宋飞放假回到家中,迫不及待与父母谈起自己的大学生活。18岁的宋飞是乐陵市胡家街道东刘行村人,先天左前臂缺失。今年高考他以610分的成绩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并通过申请获得了6000元的“我和你·心连心”励志助学金。“这笔助学金对我来说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励。”宋飞说。

像宋飞一样,今年我市共有83名残疾学生获得资助。“残疾大学生向全社会展示了积极乐观、坚强自信的精神风貌。实施‘我和你·心连心’励志助学工程,有一助一,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是残联对他们的承诺。”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刘芳说。市残联自2010年开始实施“我和你·心连心”励志助学工程以来,共发放助学金651.3万元。

连续4次提标扩面

救助标准走在全省前列

两个孩子顺利上了大学,是周长升今年最高兴的事情。

46岁的周长升家住宁津县时集镇,一双儿女都是先天肢体残疾。为了给他们治疗矫正,周长升和妻子多年来四处求医问药,掏光了家底。今年两个孩子同时参加高考,因为学费问题,老周从年初就开始发愁。高考前,时集镇残联工作人员联系到周长升夫妇,告知“我和你·心连心”励志助学政策,鼓励他们申请。“俺家两个孩子一共获助1.2万元,不用为上学发愁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周长升说。

“‘我和你·心连心’励志助学工程旨在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激励更多残疾学生自强不息、奋发成才。”市残联副理事长徐登文介绍,“有一助一,不漏一人”是励志助学的目标,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和特殊高等院校录取的大专以上残疾学生,均可通过申请获得一次性资助。

12年来我市连续4次提标扩面,从残疾大学新生每人2000元提高至6000元,2019年起还将硕士研究生新生、博士研究生新生纳入资助范围,标准分别为8000元、10000元。救助标准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主动作为靠上服务

帮残疾学生更好融入社会

“要做好残疾人事业,首先要将自己融入这个群体中,把残疾人当家人、把残疾人的事当家事,想他们所想、予他们所需。”刘芳说。

大学四年既是人生新的起点,也是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我市残联工作人员主动作为,靠上服务,以县市区为单位,为每一届残疾学子建立微信群,大学四年一路陪伴。

家住陵城区宋家镇的孟慧是肢体4级残疾,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性格内向敏感。填报申请材料时,陵城区残联教救部部长杨晓光便发现了这个问题。“她对外人的戒备心理很强,就像一只小刺猬。”为了帮助孟慧,杨晓光主动与她沟通,经常聊天到深夜。“她在大学里顺利交到了朋友,比以前开朗了不少,我也会一直陪着她。”

“接受自己,不管何时何地,残联都是你的家和后盾。”平原县王庙镇的残疾学子杜圣亮至今仍记得残联工作人员的这句话。“刚考上大学时,平原县残联工作人员亲自将助学金送到我家。今年我考上了江苏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再次获得了助学金,内心感到特别温暖。”他表示,今后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励志助学工程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通过坚持学习改变命运,考上大学的人数逐年增加,今年全市共有8人考上硕士研究生、2人考上博士。

一对一指导 全方位服务

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10月8日,在德州市正青春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窦伟华飞快敲击着电脑键盘,与客户在线上沟通,很快谈下了一单生意。窦伟华幼时听力受损,2019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他多次参加陵城区残联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后,创立了德州市正青春文化传媒公司,主营服装、视频剪辑、淘宝代运营等业务,年利税达30万元。“是残联工作人员不断鼓励和帮助,让我在创业的道路上坚持下来。今后我会尽自己所能,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窦伟华说。

“残疾人大学生是残疾人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克服了健全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也渴望与健全人一样能找到一份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徐登文介绍。

作为残疾人的娘家人,市残联不仅跟踪帮扶残疾人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毕业后还积极帮他们推介工作。建立就业群,传达惠残政策,提供就业指导,发布招聘信息。每年至少举办1场残疾人应届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搭建供需平台。进行就业一对一跟踪服务,有针对性与用人单位对接,促成双方达成就业意向。2021年,我市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86.5%,就业率稳步提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马乐 编辑|屈大鹏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