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言传身教很重要。成长环境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一生,不在乎穷富,而在于性格和习惯的养成,严重的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不要小看这八个字的分量。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儿童最擅长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所以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刻。
我的父亲当过老师,在那个年代父亲也相应读了很多书,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那时在乡下,读书识字的人少,会写毛笔字的人更少。记忆中,每到春节前一个星期,父亲要挤出时间来,帮左邻右舍写春联。父亲写春联时,我喜欢给父亲打下手,弟弟们小一些只能在旁看着,父亲裁纸,我磨墨,父亲裁纸时是从来不马虎的,一根棉线穿纸而过,我揪住这头,父亲捏住那头,嘶嘶嘶……红纸一分为二,接下来,基本靠父亲一人了,他用小刀,将红纸裁得大小适中,大门上的,房门上的,耳门上的,门楣上的,一一裁开。然后在吃饭的方桌上将红纸铺开,红纸鲜红刺眼,气魄得很,我就站到桌子的对面一边牵拉红纸,保持平衡的姿态,以防止墨汁滴下来,一边静静地看着父亲沾墨、净墨,舒臂,搁笔。父亲紧握笔杆,屏息凝神,奋笔疾书。父亲笔力沉稳,用笔圆润,字体开阔大气,运笔自如。当父亲写好以后,我又连忙双手托着对联放到大厅的空地上摊开晾干。父亲还经常代邻居写信,他总是热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他能帮上忙,他都会热情的跑前跑后,忙来忙去。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物资紧缺,一到收粮食的时候,乡里总有几户人要来我家借粮食。他们经常还给我家稍微差点的粮食。母亲老在一旁唠叨,以后不借他家。父亲笑着说:“吃亏是福,别那么计较”。父亲也经常教导我们,一定要讲道德、讲诚信、尊老爱幼,还要乐于助人。父亲吃过很多苦,但他勤劳、谦逊、坚强,有着不服输的性格。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父母亲教育孩子的原则。父母亲教育我们,在家盛饭要先给家里长辈盛,长辈动筷子了,我们才可以吃。我家的孩子现在都是这样做的,有好吃的先送给爷爷奶奶吃。培养孩子懂得感恩,孝敬长辈。“谢谢”、“不客气”、“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常挂在嘴边,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敢于承认错误。
现在必须宣扬“仁仪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使 “仁仪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融化在实际行动中。我们应该主动参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手”、“扶困助残”等活动。“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道德观念,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而奋斗。
愿我们每位家长都做好孩子的榜样,那么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赵治红
审核|胥爱珍 终审|杨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