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德州市:走实乡村振兴“德州路径”


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主抓手,让农业大市强起来。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统筹推进“五个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如何下好这盘大棋?我市立足自身实际,统筹近期与远期、速度与质量、打基础与利长远,在农业农村工作重点难点上谋求突破,全方位发力,探索形成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推进融合发展 激活内生动力

7月10日,在临邑县樱桃谷(山东)有限公司,公司从英国林肯郡樱桃谷农场进口的3250只曾祖代种鸭解除为期30天的隔离检疫,安全落户该公司育种场。

临邑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樱桃谷鸭曾祖代保种场之一。樱桃谷鸭具有生长快、瘦肉率高、净肉率高以及抗病力强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品质最优良的瘦肉型鸭,也是北京烤鸭的主要用鸭品种。目前,全县肉鸭存栏量达300余万只,带动千余户农民致富。不仅如此,作为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企业,樱桃谷(山东)有限公司的落户,让六和集团、和康源、惠生食品等项目在临邑布局有了更大底气。全县形成涵盖种鸭孵化、肉鸭生态化养殖、肉鸭屠宰、食品加工、研发中心、饲料加工六大板块,构建起从养殖到加工到冷链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引进产业资本,集聚先进理念、资金、技术等要素,赋能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转型发展,临邑提供了以工促农加快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县域是融合创新的重要切入点,我市把融合创新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各县市区立足自身实际,统筹近期与远期、速度与质量、打基础与利长远,突出城乡融合、一二三产融合、组织融合引领,探索形成了“三个集中”要素融合、“四个聚合”融合发展、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等13种融合化发展模式,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城乡融合,坚持以人为本,以大投资推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改善,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建设,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14座、生活垃圾转运站238座,装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车542辆,村庄设置垃圾桶22万余个,配备环卫工作人员1.7万余人。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597公里,养护大中修4286公里,改造危桥248座,建设客运站点3045个。提前完成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率提高到99%。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生活用水节水改革试点,到户水价平均下降30%,节水7%。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各县市区全力引入优质产业资本,充分建链、延链、强链,鼓励农民就地转换为产业工人,让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目前,共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6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级11个,“新六产”示范县8个、“新六产”示范主体74个,陵城、禹城、夏津入选2021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去年以来,惠生食品等20余家知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德州。

村级组织融合方面,以换届为契机稳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共计减少行政村2849个,全市行政村数量融合到5102个。推进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建设,全市已成立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420个,覆盖3015个村、占59.1%。

立足走在前列 坚持改革创新

实现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要持续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形成动力源、样板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丰勇表示。

武城县是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该县累计办理贷款24.35亿元,额度连续4年居全省首位。盘活承包土地经营权,武城县重点做好“一证一书一网一池”相关工作。即办好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让农地入市有了“通行证”;出具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认定书,让抵押交易有了“计价器”;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池”,让融资抵押有了“保护网”;用好“互联网+云签约”,让抵押贷款有了“高速路”。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做法被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推广。

面对“三农”工作的难题和挑战,我市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拿出创新性改革举措,清除阻碍各种障碍,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各类主体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进乡村振兴,各县市区频频亮出改革“拿手戏”。

面对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多、布局零散、不能深度高效利用的难点,禹城市紧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契机,摸清全市存量建设用地底数,深化提炼 “同地同权、布局规范、增存统筹、公平公开、高效配置”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经验做法,入选年度全省改革试点成果。

乐陵市2020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该市在全省率先搭建 “三库一平台”,即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数据库、农业经营主体供需信息数据库、小微工程建设主体名录库,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构建起市、乡、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服务体系。实行“统一平台管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督管理”的“六统一”模式,创新开展流转合同代办、交易鉴证代办、抵押融资代办等代办服务。

有具体改革路径,有高效落实机制,现实可操作性极强,不少发端于县里改革,在市级层面全面推开。并承担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试点任务。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等国家级产业项目落户德州。山东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德州市管理中心揭牌。创新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农户得实惠的同时,打通了人、地、钱等关键性要素在城乡之间顺畅流动的通道,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目前,农业农村改革创新被列为我市各县(市、区)书记工程。根据要求,每个县(市、区)都要选择1至2项需要突破、创新的体制机制进行探索,打造改革创新品牌。

以人民为中心 建生态宜居家园

“如今村里再也没有难闻的味道了,污水处理站建设很得民心。”日前,在陵城区宋家镇药王庙村,村党支部书记焦玉起告诉记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我市突出美丽宜居,以生态振兴助力产业振兴,围绕《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实施意见,各级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时间节点,高标准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等重点工作,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全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硬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同志带队深入一线调研,要求各县市区及部门单位做好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确保所确定的每一个项目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突出群众主体,利用村村响广播、微信等方式,宣传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和工作要求,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网络有言。同时,以组建文艺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的“冲锋号”吹进千家万户,形成了“人人知晓、全面参与”的浓厚氛围。

“十三五”期间,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 15个镇(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5516个行政村实现道路硬化“户户通”,4413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63个村完成农村饮水管网改造工程。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2个,省级美丽村居试点16个,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10.3万余户。

小厕所,大民生。我市将“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针对农户怕麻烦、怕花钱、怕粪液满了没法办“三怕”问题,立足“管用、能用、实用”的原则,坚持“求进度更求质量,管当前更管长效”的工作思路,尊重农民意愿,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今年,下大力气推进农村改厕规范升级,108个村庄已将厕所粪污纳入城镇管网进行处理,建设农村改厕服务站206个,启动建设二次生物发酵池129处,配备兼职或专职队伍513人。

2020年底,我市农村改厕、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道路建设、饮水安全、村庄清洁、美丽庭院等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面通过国家、省验收。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编辑|屈大鹏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