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在这个检阅五年成就的展览上,习近平看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过去五年,中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去看看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就能真切感受到这一跃带来的硕果。

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这一展览。这也是继2016年他赴北展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之后,再次检阅过去五年重大科技成果。

△联播视频丨习近平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展品“扩容” 主题“出新”

当天下午,习近平走进北京展览馆参观。这里是许多国家级重大展览活动的举办之地。总书记最近一次来北展,是2019年9月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北京展览馆。(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此次展览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分总序、百年回望、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农业科技、社会发展等12个展区。通过1300多件实物、200多件模型、900余块展板等,集中展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这是实车的五分之一。(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时政新闻眼》对比发现,今年展览的展品“扩容”了不少。2016年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分为10个展区,展出了800多件实物、120多件模型等。今年展出的实物和模型数量,都有大幅增加。

五年前,展览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今年的主题则是“创新驱动发展,迈向科技强国”,既继续强化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又突出了“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

△成就展展厅。(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这次展览既有实物、沙盘、模型,又采用了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新颖互动展示方式,生动呈现了一大批高精尖、接地气的科技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沙盘展示。(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去年9月,为了听取“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科学家座谈会。他在会上对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首次提出了“四个面向”的寄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这“四个面向”,也成为了我们观察这场科技创新成就展的鲜明视角。

△这是通过三维全息装置展示的中俄合作打造的完整虚拟人物“娜娜”。(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看“探源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时政新闻眼》在展览现场发现,在这里展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许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关注、点赞过的。

△“慧眼”卫星介绍。(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今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介绍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的重要进展,其中就包括“慧眼号”直接测量到迄今宇宙最强磁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成功问世,散裂中子源通过验收等。

△“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模型。它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也就是说“九章”一分钟完成的任务,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亿年。(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模型展示。(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这次展览还展出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研究的相关成果。

2017年8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研究启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曾发去贺信。他在信中说,开展这次科学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二次青藏科考在亚洲水塔、生态屏障、生物多样性、绿色发展、科考平台等方面已经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总台央视记者魏子钧拍摄)

面向经济主战场,看“创新尖兵”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服务于经济主战场,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采用多层立体栽培精准调控方式,破解了水稻生育期由120天减半至60天的技术难题。目前亩产600多公斤。(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这次展览上亮相。2018年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曾专门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无人区”。

△汽车机器人展示。(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到了最大直径盾构机,其模型也出现在了展览现场。去年9月,这台名为“京华号”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在长沙下线,最大开挖直径达16.07米,是我国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

△ “京华号”盾构机解决了超大直径、超长距离、超深覆土等隧道施工难题。(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看“国之重器”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技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纵观历史,“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新一代核电……无一不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来布局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

△中国空间站模型。(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能不能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他曾为“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完成研发等新突破点赞。这些重大科技成果也都出现在了展览现场。

△祝融号火星车模型。(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模型。(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国和一号”核电机组模型。(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嫦娥五号”月壤颗粒。(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看“生命卫士”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在原来“三个面向”的基础上新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纪疫情来袭。此外,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也需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科技在控制传染、病毒溯源、疾病救治、疫苗和药物研发、复工复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疫战。

△“药物研发”主题展区。(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作为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标志之一,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替代取得重大进展。

△一体化全身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装备(PET/MR),最快10分钟完成全身扫描,对肿瘤、神经系统等复杂疾病的超早期精准诊断及研究有重要意义。(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同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一样,中国冰雪运动也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许多科技冬奥的成果也现身这次科技创新成就展。

△国内首台双人碳纤维雪车身披中国红“战袍”亮相。(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检阅“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是为了走好未来的科技创新之路。

在一年前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这次在参观展览时,总书记发出号召,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监制丨申勇

主笔丨龚雪辉 郁振一

记者丨李铮 石丞 范一鸣 郭鸿 魏子钧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编辑丨刘冲

责任编辑:郭廷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