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上那片金银花
□崔建民
去年6月在《夏津政务信息》上,我看到刘德星写的一篇信息报道,说渡口驿乡200亩金银花喜获丰收,采摘期可持续到10月份。
我只知道金银花是一味中药材,对其样貌乃至特征、特质并不清楚,心想,怎么也得找机会到渡口驿乡实地查看一番金银花到底长得什么样。
有一次和朋友刘汝鹏微信聊天,他说他去年春天种了五亩金银花,今年5月16日已经开始采摘了,如果感兴趣的话,随时欢迎前来参观。刘汝鹏,城南地藏寺村人,是我去年在国庆假日期间采风时认识的,50多岁,他为人谦虚,性格敦厚,热衷于文学创作,尤其酷爱地藏寺文化搜集和研究。彼此的性情与爱好,让我们俩越走越近。
5月31日,我骑车到了地藏寺村,见到了刘汝鹏,也见到了他的金银花。一眼望去,遍地都是些“小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乳黄色花朵缀满了枝条,每个花朵有10根细芽儿组成,近观柔美如“玉指纤纤嫩剥葱”,远看则似盛开的菊花瓣。
刘汝鹏指着这一大片“小树”,告诉我说,金银花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风热感冒或急性发热,中暑,细菌性痢疾,脓疮,咽部红肿疼痛等多种感染性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最难能可贵的还在于其身上的诸多品质,其适应性很强,既耐碱耐酸耐旱耐湿还耐寒,在零下15度气温下也能正常生长,花期休眠时间短,一年四季基本不落叶,故此又名“忍冬花”。另外,金银花的根系繁密发达,对水土有极好地保护作用。
在随后进一步了解中,我还探知金银花身上蕴含有厚德诚实、爱心奉献之寓意,再结合刘汝鹏的介绍,越发让我对金银花的高贵精神品质所钦佩。在此后的日子里,金银花成为了我心中的君子花,并时常感染着我,以至于接到夏津县文联组织作家去渡口驿进行运河防汛采风的通知后,第一时间眼前浮现出的还是金银花。
10月16日,这一天气温骤降,虽有艳阳高照,羽绒服、保暖内衣着身,但寒风依然逼人。我们一行在渡口驿乡党委书记代迪、乡长周鹏等人的带领下,顶着寒风登上空旷的卫运河大堤。
大堤下几十米外就是一片汪洋,一眼望不到边。此时,东北风正猛,呼呼地扑向水面,好像要把这流水阻挡住似的,但滔滔洪水并不理会,依然滚着浪花、打着旋涡,在“哗哗”地吼叫声中,浩浩荡荡向北奔流。再远远望去,河对岸模糊不清,唯有稍近处的高大树木依稀可辨,树木有的被浸泡多半身,有的甚至将要没过树顶,它们在洪水中挣扎着,向着高空努力地探出身去。
“这洪水真大,太吓人了!”面对洪水,同行人员不觉惊呼道。
“最大的两次洪峰已经过去了。”代书记指着洪水给我们介绍说:“从今年7月开始到现在,运河行洪两次,洪峰流量8月1日每秒954立方米,9月22日暴涨到每秒1180立方米,水速达到每秒4米,这两次洪峰流量分别是1996年8月份和1958年以来的最大值。”
洪水肆虐的画面,我以前只是从电视新闻上见到过,这次身临现场,亲眼目睹,无不为其凶险而震惊。而对于一线指挥、一线部署、一线落实的乡一把手的代书记来说,更多的应是镇静及决战决胜的勇气吧。
漳卫南运河流经夏津县白马湖、郑保屯、渡口驿3个乡镇共22.2公里,其中途径渡口驿乡(渡西、渡东、管新庄村三个村庄)4.4公里。防线虽然不算太长,但此段水流湍急,水位始终不降,致使大堤长时间处于浸泡状态,再加上秋雨连绵不断,“内忧外患”,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做到“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乡党委迅速成立防汛指挥部,全体机关干部全部上堤24小时值守;书记、乡长靠前指挥,24小时轮流值班;班子成员分段包堤24小时值班排查险点;乡机关组建40人青年突击队,全部吃住在乡,24小时随时待命;由3名班子成员、3名脱产干部组成督查小组,对河道水位、值班情况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沿河渡西村、渡东村、管新庄村分别设立一线防汛指挥部和临时党支部,24小时值班备勤;15个村组建了1141人的常备队、抢险队及3台挖掘机、2辆翻斗车、5辆铲车抢险机械,24小时以“汛”为令,闻讯而动。
大汛面前,全乡上下齐响应,24小时备战备勤,全力保障行洪安全。
在大堤东侧,有一块标有“卫运河防汛渡口驿乡北段临时党支部”字样的红色牌子格外引人瞩目,一眼望去心里暖暖的。牌子所立处是一用铁皮制作的简易棚屋,走进去细瞧,房间不大,北面堆放着一些方便面纸箱,西边冲河道方向有一扇窗子,窗下安放一张办公桌,桌面上还摆着强光手电、记录表等,有两位臂带“防汛”红袖章的女同志正在聚精会神盯着窗外运河水面观察。我们随机进行现场采访。她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起来:防汛以来,按照乡党委要求,我们在沿河村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分散在各处的党员接到紧急通知后,都暂且把自己的事搁在一边,纷纷聚集到大堤防汛一线。24小时值班,每组两人不能间断,越是刮风下雨越要格外警觉,常常需要冒雨走出屋外仔细观察水面变化,一刻也不敢放松。女性党员从早八点值到晚八点,与男性党员相比较轻松些,但防汛期间不能回家,况且还要利用晚上处理一些日常工作。当我们问她们苦不苦时,她们异口同声回答道,关键时刻大家都一样,没有什么苦不苦的,再说有很多同志在前面做榜样,付出的太多了,值个班又算得了什么呢。言语之间充满着真诚,让人倍觉暖心。
在南行采访的路上,代书记接过了刚才的话题,他说: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发挥了表率作用。乡党委委员、副乡长、人武部长王传龙同志,在行洪期间,他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一趟家也没有回,换洗的衣物也是由家人送到大堤上。大堤上的4处穿堤涵管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冲在前头领着干,铺土工布、装沙袋、砌沙袋……手磨破了皮,浑身上下全是土和泥。在巡堤查险中,察水情,检查大堤是否有无渗水、洞穴、沼泽化等现象,坚持每两小时巡查一遍,两天下来就跑坏了一双鞋。
“巾帼不让须眉”。防汛一线也时常闪耀着的那一抹最美“巾帼红”。乡政府副乡长许秀华,防汛期间担任渡西指挥部副指挥长,她巡堤查险、协调防汛物资、调配机械土方、带头封堵涵管……始终战斗在防汛一线。有一次巡堤,她爬上爬下,由于地面坑洼不平扭伤脚踝,致使旧伤复发,不能行走,医生建议休养,但她放心不下,又一瘸一拐返回防汛一线。因防汛工作需要,她一天都没顾上休息。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女儿,国庆假期回家探亲,等了她三天也没见上面。她说:“经过咱手的事不能有差错,不能辜负组织对咱的信任!”渡西村党支部书记吕秀娟,自二次行洪以来,她带领大家加固2个穿堤涵管,设置2个值班帐篷,协调大型机械待命值守。把10岁的孩子托付给邻居帮忙照料,带头24小时值班巡堤查险。为给防汛人员提供临时休息之处,她还将自家的私家车贡献了出来。出于保护群众安全需要,她一次次苦心婆口劝离大堤围观村民,面对不理解甚至谩骂,即使眼里有泪,也要在泪水中坚持原则,毫不动摇地坚守工作岗位;管新庄村妇联主席林桂芬,她执勤在防汛一线,丈夫则负责后勤保障,妇唱夫随还嫌不够,让姐姐、侄子等亲戚也参与到防洪防汛“大合唱”之中。“大合唱”带来人手缺乏,自家10余亩待收的玉米也只能雇人帮收。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拼时,她说:“防汛才是我们全家人最应该做的事情。”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放下不到一周岁的小宝宝、尚在哺乳期的刘亚男,有为人和善、心肠善良的机关老大姐任桂芳,有身材娇小、但骨子里充满力量的石露露,有工作认真、干劲十足的李晓倩。有真诚待人、不怕吃苦的张立云……
在渡西村段,有两位值班的村民走上前来向代书记和周乡长他们汇报,说穿堤涵流出来的是清水,没有险情。于是,代书记又领着我们来到堤内穿堤涵出口处。代书记说,上次就是这两位值班村民发现这里存有出水问题,专家到现场勘验后说只要水不发混就不属于险情,这样才让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代书记还赞扬了其中一位渡东村名叫叶华厚的村民,说他今年都67岁了,还两次自发到堤上值班。而叶华厚却说,堤下就是咱的家,不护没个道理啊。
“正是有这么多同志们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才换来大堤万无一失。”代书记感慨说。
另一位名叫张佃臣的渡西村值班村民和我紧挨着,他拉了拉我的衣袖悄悄地说:防汛多亏了乡领导抓得死、盯得紧,代书记也好长时间没回家了,每天和大家一样盯在大堤上,跑前跑后,比我们费得心更多。
回到大堤上,大堤外坡上有一片“小树”般绿色植物引起了我的注意。“小树”身上虽沾满灰尘泥土,但依然能看出其绿的自然本色,并由此向两侧决绝地延伸开去,像一条绿色的带子,紧裹在河堤上。
这时,有人说这就是金银花。此话一出让我惊喜万分,原来护在岸上的“小树”就是我要寻找的,扎根泥土无苛求,且坚忍不拔,只知奉献爱心与果实的“君子花”啊。
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