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了山东的山与山东的水,再讲一讲山东的人。严格而言,“山东的人”跟“山东人”高度重合,然而又有些微的不同。“山东的人”更重地理维度,说的是一方水土四邻乡亲;而“山东人”更偏向人文设定,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位置标签,成为一个较为形而上的、带有某种口碑加成及情感倾向的品牌。这话听起来有点绕,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然而对山东有所了解的人,应能晓得此言大约是不错的。而接下来咱们就来讨论一下“山东的人”,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山东人”的。
杏坛与学宫
谈起山东,就要提及“齐鲁文化”。其实,春秋时代的齐鲁两国,其文化特征与民风习俗不尽相同。公元前500年,两国的一次外交会盟“夹谷之会”上,身为司寇的孔子,挺身而出挫败了齐国的傲慢挑衅,维护了鲁国的颜面。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齐国“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谈及鲁国,则是“有周公遗风,俗好儒”,“俭啬,畏罪远邪”。显然,齐鲁两地民风差异很大。齐国人深受管仲治国的影响,崇尚国富兵强,务实而内心刚毅;鲁国人则处处尊重周礼的约束,偏于保守,温良节俭。
△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两国在立场上虽然有嫌隙,但在文化上却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孔子评价齐桓公“正而不谲”,也肯定管仲的贡献,“民到于今受其赐”。他曾于齐都城临淄求学,闻韶乐而潸然泪下;年过古稀之后,仍试图以病羸之躯挂帅出征,为齐国讨伐犯上作乱的田氏。而孟子则成为齐国上卿,直接推动了齐鲁文化的融合。孔子、孟子在鲁,管子、晏子在齐,分别开拓了各有特色,而又紧密关联的优秀文化,也让曲阜的杏坛与临淄的学宫,成为当时整个中国的文化高地。百家争鸣的交锋与思辨,至今仍是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而除了儒家学说之外,墨子、孙子等出生于山东的贤者,也成为历史文化星空中明亮闪耀的光源。至于鲁班、扁鹊、蒙恬、刘洪等,都是一行一业的翘楚。彼时的山东大地对于其他各诸侯国而言,无论从文化还是技术角度,都称得上是最重要的宗脉发祥地之一。
△位于山东临淄的稷下学宫遗址。自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思想的正统。这又进一步促进了齐鲁文化的融合。至隋朝时,齐国故地已经“大抵数郡风俗,与古不殊,男子多务农桑,崇尚学业,其归于俭约,则颇变旧风。”同时,鲁国故地也同样“皆得齐、鲁之所尚。莫不贱商贾,务稼穑,尊儒慕学,得洙泗之俗焉”。“易青齐为邹鲁”,由此开始,齐鲁大地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地域文化属性。从价值取向上看,有家国情怀与道义担当,崇尚入世有为;以群体性格而论,重视农事,尊崇文化,俭朴温厚,讷言敏行。
“知其不可而为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修齐治平的集体情怀,以及高大强健的自身禀赋,共同构筑了山东人勇于承当、不计私利,有胆识重信用的“大汉大嫚”形象。这些可贵的品质,也让山东在后世人杰辈出。
诸葛亮,世人都知道他智计百出,料事如神。但他偏偏看不透自己的“宿命”,等来了出师未捷,临表涕零,鞠躬尽瘁的那一刻。在他看来,一生所作所为,既为君主也为知己。颜真卿,以雄强之笔开宗立派,流传千古。但让他写下名篇《祭侄文稿》的,是失去兄长与爱侄的伤痛。而自己也凭着一腔孤忠,耿耿傲骨,宁死不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图为位于成都的武侯祠。还有因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而痛彻一生的辛弃疾;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张养浩;规劝农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贾思勰;还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他们的年代、经历、性情以及事业都完全不同,但都有一个同样的身份。那就是——山东人。不托词于气数,不拘身于境遇,沿着夫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之路前进,宁可燃尽生命最后的火光。
△山东蓬莱,为一代名将戚继光的故里。诚然,山东人形象中也有处江湖之野的一种形态。尤其是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山东人设计了一种孔武鲁直的形象。但无论“秦琼卖马”还是“武松打店”,都没有简单地渲染暴力,而是强调人际之间的信与义。响马好汉,心里也有一个个“道”字。
中国最重要的长子
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像孔孟那样重量级的大家在山东也少了。
但文化上的长期浸润,仍然将山东人雕镂成为极具凝聚力与向心力的群体。素以安土重迁形象示人的山东人,也能创造出“闯关东”这样的壮举;同样也可以为了事业,告别亲人与家乡,无悔“南下”。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仅有4000万人的山东,有1100万人次支前,100万人当兵,牺牲人数22万。沂蒙山区人民,用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图为山东人民支援前线的场景。抗美援朝战争,山东参战将士达到了28万人。长津湖上,有多少山东男儿的热血化为冰雕,展现了中国人的胆略与志气。其中便有身负重伤,但又活出“极限人生”的朱彦夫。与朱彦夫一样,新时代的山东人中,诞生众多不让古人的楷模。时传祥、焦裕禄、孔繁森、王乐义、许振超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正在续写着当今山东人的新形象。
△时传祥,山东齐河人,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当掏粪工人,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2019年9月,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钱穆先生曾说:“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上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张天麟先生认为,山东人就像中国最重要的长子,“如果没有他的秉性忠厚、担当一切;如果没有他的吃苦耐劳、保守祖业;以及如果没有他的卓识远见(往往弟子们看他的卓识远见是迂腐)乃可任重道远,那么这个家庭早支持不住了。”时至今日,山东仍以持续有力的工农业产出,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澎湃动力。很多人常把山东比喻为经济领域的“压舱石”,把急公好义的山东人称作“鲁大壮”。历年来每逢救险赈灾,一线总能看到山东援助的产品,更有很多憨厚忠诚的“鲁大壮”在奋斗。
山东人的倾力相助,换来了夹道欢送,恋恋不舍的深情厚谊。
△今年夏天,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深夜驰援。其实,作为山东人只要看到所到之处家人平安,灯火温暖的场景就足够了。
因为,真正的“山东人”不只是身在山东的人,更是心怀天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