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算周期由近1年缩至30天 | 德州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在全国走在前

市医保局全面助力优化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在全省率先开展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工作,平均8至12个月的药品耗材结算周期缩减至30天。近日,省医疗保障局召开视频会议,我市作典型发言。

据市医保局副局长韩冰介绍,医保基金直接结算是深入落实国家和省适应医疗服务模式发展创新,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和结算管理机制的有效举措,是促进医疗机构和医药、医械产业的良性发展,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目前基层巡查、审计屡次提出拖欠货款问题,化解医保历史遗留问题的有效方式。

山东省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全省整体实行直接结算的省份,我市与威海市被省局确定为省级试点。自去年9月起,我市先行对市级集采药品试行了直接结算,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后,分别召开了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座谈会,先后组织两轮模拟运行,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并组织医保部门、医疗机构、配送企业和结算平台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就试点政策、操作流程等进行了详细解读,打消了各方的顾虑,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一直以来,在药品、耗材的采购流程上,公立医院采购程序一般先货后款、先售后付,回款慢、周期长已经成为了业内常态。带量采购后,医药医械企业的毛利相对降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配送企业垫资送货,这种购销形态已经难以为继,是群众医疗健康的潜在风险点。德州直接结算模式试点的推出,将重塑医疗产业生态,彻底净化医疗经营行为,长线支持和保护各环节经营主体和群众医疗安全。10月份,我市率先完成了全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集采药款直接结算工作,向18家医药企业拨付38家医疗机构集采药品货款1062.62万元,大幅缩短了结算周期,受到了医疗机构、配送企业、服务银行的积极配合和热情支持,受到医药、医械平台、网站的点赞鼓励。在试点工作中,市医保局建立了问题台账和沟通机制,并根据意见反馈,不断完善系统配置,优化工作流程,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我市试点经验在其他兄弟地市得到了推广应用,试点成果得到了省医保局的高度认可。

下一步,市医保局将进一步扩大直接结算范围,将全市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平台采购药品纳入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范围,在全省率先开展集采耗材直接结算,并协助监管平台做好系统对接测试和完善自行结算货款监测等工作,打造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货款“德州样板”,形成在全省可推广、可借鉴的试点经验,为全省医保事业发展贡献德州力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尹晓燕  通讯员 | 陈洁

审核 | 王秀青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