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记忆 | 张富忱:“铁血团”汇入八路军

张富忱:“铁血团”汇入八路军

□ 朱殿封


张富忱走在宁津县大街上,看到“铁血团”战士们佩戴八路军的臂章一个个英姿飒爽,心里无比高兴,这使他更加下定了决心:要求八路军将“中国抗日铁血团”改编为正规部队。

因为此时——1938年7月,他们虽然佩戴“八路”臂章,严格说来是“冒牌”。

7月21日,八路军曾国华永兴支队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31抗日游击支队”攻打宁津县城,张富忱带领“中国抗日铁血团”配合作战,为了统一行动方便辨识,“铁血团”战士佩戴上了八路军臂章。此战全歼宁津县城伪顽军500多人,活捉了伪县长张柏荣、伪县大队队长张立志等7个大汉奸。接着成立了抗日民主县政府,八路军将县城交由“铁血团”和抗日武装大队维持秩序。

几天后,八路军津浦支队进驻宁津。张富忱对支队长孙继先和政委潘寿才说了自己的想法,孙继先当即向上级报告,上级派前来冀鲁边区参与领导和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中共冀南省委宣传部部长马国瑞与张富忱面商。

马国瑞说:“张团长,共产党发动和领导全民抗战,不分党派,不分团体,你们‘铁血团’保持现状,我们也是在同一个战壕战斗。”

张富忱说:“马部长,我组织‘铁血团’就是要把日寇驱逐出中国,除此绝没有搞军阀武装割据和私保武装的野心。从‘九一八’‘七七’事变到现在,我亲眼目睹共产党、八路军是真心抗日,最得民心。为了整个抗战大计和国家的前途,我必须放弃私见,我是实心实意把这支队伍交给八路军,让它在抗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富忱此话发自肺腑,不是玩“片儿汤”。此前,他经历了很多,也见识了很多。

张富忱1903年出生在宁津县张学武村一个衣食富足的家庭,他族兄张近英是同盟会员,在家乡组织“铁血会”,同盟会员发展到上千人。辛亥革命爆发,张近英在家乡召开“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同乐大会”,村里到处张灯结彩,标语满墙。他用三张桌子摞起来当讲台,登台演讲,带来戏匣子(收音机)、洋刀、洋枪、洋帽、洋戏、标本、画片等,连着庆祝了三天三夜。张近英还在家乡兴办新政,设立学堂,唱革命歌曲,号召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脚。他带头剪辫子,动员二女儿带头放脚。村民对这些新鲜事、新鲜物看不惯,编顺口溜说:“花钱没有眼儿,抽烟没有杆儿,穿鞋没有脸儿,梳头没有纂儿。”“头顶一吊六(言礼帽的价格),上下一身瘦(讥笑不穿长袍大褂而穿中山服),远看是外国人,近看是本地做(做:方言音奏)。”这些,给少年张富忱留下了深刻影响。

张富忱13岁那年,他到天津北马路双顺成东洋杂货庄当学徒,而后参加了天津民族资本家宋则久等人组建的“救国十人团”,接触到马千里、周恩来、邓颖超等爱国志士,爱国热情日增。他组织了“中华青年坚决救国团”“宁津旅津同乡会”。“宁津旅津同乡会”作为天津学生联合会、天津海员工会等26个爱国革命组织之一,积极参加了营救被反动当局逮捕的周恩来、马俊等26名革命者的活动,迫使反动当局全部释放被捕代表。

1925年冬,张富忱考入冯玉祥在张家口开办的西北军陆军干部学校,半年后转入方振武第五军“国民第五军军事学校”宣传队工作,加入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张富忱遭“审查”,结论是亲共产党嫌疑分子,要继续进行考查。1928年,张富忱跟随方振武参加二次北伐,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上校军工委员。次年年9月,方振武因参与反蒋,被蒋介石扣押,张富忱接到密电潜回故乡。他在家乡搞乡村自治,成功组建了民选“张学武庄村治协会”,而后返回“宁津旅津同乡会”。

1936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国民政府绥远省主席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收复被日伪军占据的内蒙古的百灵庙,全国沸腾。张富忱对“宁津旅津同乡会”会员们说:“我们联合本县30万民众,去给傅作义军献旗,鼓舞士气。”会员们一致同意,于是“同乡会”向全县发出倡议,得到民众积极响应。

张富忱设计旗帜图案,使用最高级的红缎子,仿湘绣,正面绣“醒狮”怒吼黑色图案画,象征全民怒吼,决心向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英勇斗争的意思。背面绣“国魂”两个大字。上款写“献给为民族解放奋斗的傅军长和全体将士”,下款署“河北省宁津县三十万人民敬献”。并印制了5万张抗日宣传传单,民众捐助了一笔款,由天津《大公报》代交。大家公推张富忱到前线献旗。天津《大公报》驻绥远特派记者范长江对此举采写了图文报道,各省的大小报纸纷纷转载,国民党中央电台广播了两次。

春节,张富忱回到家乡,联络进步人士,组建了“抗日救国会”,并与盐山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会取得联系,宣传鼓动民众爱国抗日。

“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日寇大举南下,国民党军队或一触即溃,或不战而逃。一天,一批溃兵逃至大柳和大庄铺一带骚扰民众。这批溃兵20多人枪,还有一挺轻机枪。张富忱立即组织民众对其形成包围,然后,他和张宝粟前去做说服工作,溃兵同意交出武器各自回家,张富忱为他们发放100多块大洋,提供便装,开了路条,由救国军护送出境。尔后,张富忱通过武力、劝说和收买等方法,又取得了几批枪支弹药,包括三挺机枪,武装了“抗日救国会”。

张富忱接受冀鲁边区“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领导人的指导,针对“抗日救国会”成分复杂的情况,彻底改组“抗日救国会”。1938年5月4日,“抗日救国会”正式改组为“中国抗日铁血团”:团长张富忱,副团长张维舟,秘书长于岗同,政治主任古宝德,参谋长王树芬,特务大队长张宝粟,特务大队副大队长李玉福,秘书主任李宝廉,政治副主任徐砚海,办事处主任刘玉棠,参谋处主任李静,妇女部主任张近敏,工程队队长刘克镶,军需长张胜泉。“铁血团”下设特务大队,有100人枪;招收土匪张立(外号“老寿星”)编为游击第一队, 有50人枪;杜文成为游击第二队,有50人枪,另有政治工作队10人枪,共200多人枪,各区有秘密团员100多人。

“铁血团”吸收一批文艺人员,采取大鼓书、快板书、说唱、漫画等形式,在所到之处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八路军是抗日队伍、“铁血团”铁心打鬼子,发动民众参加抗日斗争。“铁血团”与本县共产党组织密切合作,护送地下党员张策平去盐山县参加“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成立;与张策平领导的“第31抗日游击支队”六团联合驻防南皮县;同“第31抗日游击支队”一起与伪军、顽军刘佩臣、刘景良部作战。1938年春天,“铁血团”与驻吴桥县的张国基“顽二路”发生战斗,被困之际,“第31抗日游击支队”前去助战解围。

1938年“七·七”事变一周年,“铁血团”在南皮县董村召开了有数千人参加的抗日纪念大会。随后,配合八路军解放宁津城,这才有了本文开头一幕。

马国瑞代表八路军接受了张富忱的请求。然后,张富忱召集“铁血团”干部战士说:“事实都摆在大家眼前了:我们这支队伍上无‘正头香主’,下无深厚根基,持久跟鬼子拼杀势单力孤。我们要找靠山,国民党军队靠不住,杂牌军更靠不住,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最可靠。加入八路军,弟兄们有正果,才会可劲地打鬼子。”

几经商讨,绝大多数人愿意。“老寿星”不同意,说:“我们自己有武装,何必投靠别人。”他乘机率部逃走,打算投奔顽军孙大肚子。张富忱急电驻在南皮县董村的“第31抗日游击支队”,将其全歼,“老寿星”被当场击毙。

经电请八路军115师师部批准,1938年8月1日,“中国抗日铁血团”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津浦支队教导大队,张富忱任大队长,李宝廉等政工人员留队,其他人有的分配到地方工作。从此,“铁血团”开始了新的战斗,原“铁血团”战士有半数为民族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42年7月1日,张富忱经王玉俊、王辉球、姜思毅等同志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他作为冀鲁豫边区文艺界代表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文代会。新中国成立后,张富忱负责组建了中华杂技团,担任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曲艺大队政委,后任贵州省杂技团团长等职。周恩来总理为他亲笔写了“为建设人民文艺而努力”的题词。

(原载于2021年11月19日《德州日报·德周刊》3版往事)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朱代军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