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 惠民生 | 向102537名被救助对象发放“幸福清单”!德州大救助体系“1+6”新功能即将上线

11月24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淑华,介绍该局聚焦“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情况。

我市着力推进以“构建困难群体全生命周期基本生活保障体系”为目标的德州大救助4.0版本建设,德州市大救助工作已经成为全国的民生改革品牌。大救助“1+6”新功能完成测试,即将在全市上线。“1”就是以提高数字化赋能为目标的数智化低保改革,目前在试点齐河已经完成低保数智化改革,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开。“6”就是六项新功能。

一是以实现困难群体全面主动准确发现为目标的低收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对3%的困难家庭人口、低保人员、特困人员、低保边缘群体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五类群体实施动态监测,并在整个主动发现过程中形成预警、复核、落地、反馈的闭环管理。截止目前,通过大救助平台数据应用,主动发现预警信息1万余条,其中684人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同时,利用12345热线电话设置救助工作专席,平均每月接听电话600余个,纳入转办流程的事项50余个,直接受理30余个。同时,建立临时救助“一事一议”制度,解决群众“突发性”“紧迫性”的急难问题。

二是以探索共同富裕民生保障实践为目标的动力提升机制。建立动力提升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消除贫困代际传递,解决基本民生保障问题,而且还能够通过提高困难群体综合素质和劳动能力,助力乡村振兴。特别是能够通过困难群体总量减少,做小橄榄型社会结构底端,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11月4日,举行了德州社会大救助内生动力提升机制平原试点启用仪式,即将在全市全面推开。

三是以提高大救助效能为目标的电子监察机制。通过建立电子监察平台,全面监督社会大救助体系运行。主要功能是对职能部门业务办理时限违规的监察,对把关不严、审核不清问题的监察,对应退未退问题的监察。对错救、骗保人员的监察,对行政不作为的监察,对救助资金发放慢、拖、错的监察。下步将联合纪委组织开展平台应用培训。

四是以动员社会力量补充资源保障的“慈善筹”新功能。打造了统筹衔接、政社互补、协同共救的社会共救平台,建设完成了“慈善筹”系统,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围绕困难帮扶、“为民办实事”等主题,已实施慈善项目27个,支出慈善资金834万余元,惠及群众万余人。

五是以探索实现困难群体需求导向的“微心愿”新功能。为提高群众满意度,在德城区开展了线下“微心愿”对接活动,征集了1377名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向社会公布,由爱心企业和个人认领。目前已实现“微心愿”1257个。社会大救助已开发线上“微心愿”功能,覆盖面更广,运行更便捷。该功能已经上线试运行。

六是以提高群众幸福和满意指数为目标的“幸福清单”新功能。为提高困难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理解,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已通过“德救助”小程序向今年以来纳入大救助平台体系的102537名被救助对象发放电子版“幸福清单”,让困难群众知晓近一年来享受到的救助项目和救助金。考虑到困难群众使用智能手机比例偏低,纸质版“幸福清单”已经发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编辑|苗欣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