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宁津县第一实验小学晗子校区一年级学生弭超(化名)的家长寄来一面锦旗,并附上一封感谢信,感谢商晓雨、谢立红两位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
7岁的弭超性格内向、不自信,两位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其性格是因为和父母缺乏有效的亲子沟通导致的。于是,她们在编辑“关爱信息”时,告诉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并在学校里鼓励弭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经过努力,弭超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今年10月份起,宁津县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68700名学生家长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班主任老师用手机短信或微信编发的“关爱信息”。“原来每学期末老师会在《家长通知书》上为孩子手写评语,现在每个月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孩子在心理健康、习惯养成、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畅通了家校沟通渠道。”宁津县振华小学校长杜红梅说。此外,教师们还做好“关爱信息”的延伸工作,采取亲子课堂、问卷调查、个案走访、书写心得、观察变化、数据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不断提升家校育人质量。
“家庭教育的专业化绝不能仅靠家长的自我认知,而要靠科学专业的家教指导。”宁津县教体局副局长李秀青认为,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要切实起到指导家长、服务家长的作用,推进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我们选拔优秀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导师重点培养,通过编发‘关爱信息’与家长建立常态化联系,让家长在全面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家教,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工作。”李秀青说。
“以前我总认为孩子干家务会耽误学习,通过老师指导,我现在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的专注力、学习能力有了显著进步。”宁津县星源小学学生家长张娜说。
为提高“关爱信息”的育人效果,县教体局鼓励教师们在“关爱信息”中推介校园文化,激发家长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我们学校以马振华烈士之名命名,我在编辑‘关爱信息’时,会向家长们宣传红色文化,不仅为家庭教育赋能,也有利于培育良好家风,家校携手打造‘红色育人共同体’。”宁津县振华小学教师张平平说。
截至目前,宁津县教体系统编发“关爱信息”20万余条,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曹清 通讯员|张兆坤 石书恒
审核|李玉梅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