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创新构建“1+N妇建联合体” 提升服务质效

今年以来,武城县妇联通过织密基层妇联组织网络,创新构建“1+N妇建联合体”,发挥优势、先进妇联组织带动作用,整合调动各类妇联组织资源力量,推动强弱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基层妇联工作质效。

改革向基层延伸 构建新型妇联组织模式

如何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彻底激活基层妇联组织的神经末梢,为妇女群众办实事、服好务?武城县妇联找准组织建设切口,不断推进妇联组织建设向基层延伸,探索构建与妇女儿童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新型组织模式。

“要以妇联组织建设激发活力,用协调整合资源,用关爱凝聚人心,用服务激发热情,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半边天’力量。”武城县妇联主席尹莉说。

截至目前,全县350个村(社区)实现妇联组织全覆盖, 21个“两新”组织建立妇联。在此基础上,该县创新建立17个“1+N妇建联合体”。其中,“1”是指1个优势、先进的妇联组织,“N”是所联系的其他各类妇联组织。通过这一新型组织模式,各类基层妇联组织市县强弱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构建形成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的妇联组织体系。

打造妇建体品牌 探索多领域联合发展模式

武城县妇联制定《关于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实施“破难行动”的意见》《关于创新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打造“1+N妇建联合体”的实施方案》,按照“一业一建”“一事一建”“一需一建”“一区一建”的创建路径,初步打造4个巾帼品牌。

村企联建,打造“英潮红”巾帼项目品牌。发挥英潮公司辣椒龙头企业优势,以村妇联为依托,提供“就业用工、信息共享、服务指导、保底收购”等一体化服务,辐射带动21个村,吸纳500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村妇联帮忙介绍来英潮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和孩子,收入也不低。”武城镇尚石庄村村民尚玉芬说。

乡村联建,打造“强帮弱”巾帼结对品牌。探索“妇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筛选培强先进村的妇联组织,及时发布合作社用工与招聘信息,免费指导农业种养殖,提供销售渠道,实现强帮弱、促发展、同富裕。目前已建立李家户镇西店村、鲁权屯镇郭庄村、郝王庄镇李古寺村等联合体3个。

区域合建,打造“一家亲”巾帼助农品牌。立足全域龙头企业优势,按照“妇联+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构建以好运来购物总公司妇联为“1”,镇街妇联、村(社区)妇联等为“N”的妇建联合体。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推介巾帼好品,打通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部门联建,打造“和谐美”巾帼护航品牌。发挥部门、单位优势,构建“县妇联+相关工作部门妇委会”妇建联合体,整合链接社会服务资源,创建守护花蕾、幸福护航等4个妇建联合体,提供维权关爱、创业就业、公益服务等服务。

通过打造巾帼品牌,武城县将创新妇联组织模式与推动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治理无缝衔接,让巾帼之花四处绽放。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全方位提升服务成效

“树环时常来家里帮忙,我这心里是真暖和呀!”广运街道西刘庄村的孤寡老人刘合祥说。作为社区网格员、巾帼志愿者,村民林树环时常敲门问候,让老人感动不已。

为给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加多元、灵活、常态化的服务,武城县妇联坚持从妇女中找需求、在调研中找办法、立足基层抓落实,开通线上“问需绿色通道”,发挥线下2600余名妇联执委力量,开展就近就便、区域化服务。目前,已开展调研42场次,收集妇女群众建议需求120余条。

“我们以‘为妇女办实事’为抓手,以联合体创建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力量聚合,各单位既‘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又能‘一家事大家办’,不断提升了全方位服务能力。”武城县妇联副主席张琳说。

截至目前,武城县妇联打造了“十朵金花”“吾爱武家”等工作品牌,开展贫困帮扶、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6000余次,惠及妇女儿童10万余人次;选树出省级“三八红旗手”“最美基层妇联人”等优秀典型11人;荣获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三八红旗集体”“4个100志愿服务社区”等先进集体5个,妇联组织的号召力、引领力、落实力持续增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尹晓燕 通讯员 | 吴华 于宁 董冠华

审核 | 王秀青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