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我市举行创建省级金融资源畅通示范区启动仪式。通过省级金融资源畅通示范区创建推动金融资源循环畅通,进一步打通金融资源流通堵点,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体目标
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多措并举打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争取用 3 年时间,实现示范区内金融业态丰富多元,金融基础设施健全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金融资源集聚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1. 资金支持规模显著增长。金融政策传导机制有效疏通,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全市社会融资规模显著增长,力争2023 年年底,社会融资规模突破 5000 亿元,贷款年均增速不低于 15%,银行机构存贷比提升 5 个百分点。
2. 资金结构持续优化。直接融资占新增社会融资比重进一步提升,2023 年年底,全市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实现双翻番,上市公司数量达到 18 家以上,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 2000 亿元。
3. 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强化信贷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聚合作用,发挥各类投资基金助推创新创业作用,增强保险保障和保险资金长期稳定供给功能,激发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活力,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服务体系。力争到2023 年年底,全市银行机构达到 40 家,保险机构 55 家,证券期货机构 16 家,基金机构 15 家,地方金融组织 50 家。
4. 融资成本有效降低。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不断提升,不规范收费持续下降,融资中间环节有效减少,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有效降低,力争到 2023 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 50 个 BP。
5. 融资效率明显提升。完善市、县、乡金融机构网点设置,丰富多层次金融服务网络。持续完善征信基础设施、信用评价服务体系等,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6. 金融安全更有保障。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稳妥处置潜在金融风险,有效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筑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确保金融安全网构建得更加强健有效。
实施六大金融资源畅通工程,打通金融资源流通渠道
实施“金融机构集聚”工程,提升金融资源供给能力。持续引进银行、保险、证券、融资租赁、保理公司等机构,不断丰富金融业态,形成竞争有序、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
实施“银行信贷畅通”工程,提升信贷支持能力。积极推动“存贷比”提升工作,建立“存贷比”提升评估考核办法,完善“存贷比”提升工作措施、支持政策,促进信贷投放规模加速扩大。
实施“资本市场突破”工程,提升直接融资能力。实施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三年“双翻番”行动,挖掘培育上市后备资源,结合沪、深、北证券交易所不同定位,多渠道、精准化推动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企业加快上市。
实施“保险服务提升”工程,提升保险保障能力。探索开展各类“保险+”模式,推动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深度联动。
实施“地方金融组织强基”工程,提升融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我市融资担保行业综合实力,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动态补充机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守准公共定位,提高担保倍数,提升服务能力,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发挥金融试点创建带动作用。在金融业务、金融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推动金融资源与我市优势产业深度结合,在产融结合、资本市场建设、金融资源渠道畅通等方面形成一批务实管用金融改革举措,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改革案例。
抢占六个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赛道,拓宽金融资源覆盖范围
抢占“普惠金融”服务赛道,提高金融资源普惠性。完善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创新推出“金融超市”板块,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信用评价系统,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线上精准高效匹配,有效缩短平台用户获得融资时限,切实提升融资效率。
抢占“科技金融”服务赛道,增强科技发展动力。健全覆盖高科技企业成长全周期的风险投资体系,引进更多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投资基金,匹配精准适度的投资品种,促进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
抢占“绿色金融”服务赛道,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项目,增加绿色金融供给,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抢占“农村金融”服务赛道,支持乡村振兴发展。鼓励银行机构加大“三农”领域信贷支持,增强“乡村振兴贷”投放规模,拓宽农村抵质押品范围,稳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贷款业务。
抢占“供应链金融”服务赛道,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发挥金融支持“稳链、补链、强链”作用,以全市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为基础,推动核心企业充分释放自身信用为上下游企业增信,密切上下游企业合作关系。
抢占“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赛道,助力企业加速成长。遵循企业成长规律,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生命周期”服务。
5个优化,创优环境夯实金融资源畅通基础
优化对外联动环境,促进金融资源互联互通。充分利用我市区位交通优势,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金融资源疏解,积极引进京津冀地区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后援中心、专业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确保金融安全稳定。持续压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支持各银行机构通过核销、清收、资产置换、打包处置等处置不良资产,确保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优化金融法治环境,筑牢金融稳健发展根基。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信用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不断强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完善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工作机制,运用法律惩治、信用惩戒等方式坚决打击失信行为。
优化金融文化环境,打造金融诚信文化高地。聚焦金融机构诚信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诚信文化共建、诚信服务评比活动,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
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改进金融管理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维护良好的金融竞争环境和经营秩序。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志宁 通讯员|李海燕
编辑|李根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