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个“隐形杀手”,叫作糖尿病,随时伺机危害人体健康,它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且人群患病率达10%之多,早期极易漏诊。糖尿病如何避免漏诊?血糖如何有效控制?怎样才能预防并发症?12月2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德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谦平。
“很多老人在家里买了血糖仪,但这绝大部分只是测量的空腹血糖,和到医院测得抽血的血糖相比较的话且很有可能结果不够精准。”张谦平认为,糖尿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难被及时发现,而这种检查方法很可能出现糖尿病的漏诊,测餐后血糖更能及时诊断血糖升高情况。
张谦平指出,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腹部脂肪堆积的人和怀孕时血糖升高的人,强烈建议测餐后血糖。“测量餐后静脉血糖或行糖负荷试验,数值7.8毫摩尔/升以内为正常,7.8毫摩尔/升至11.1毫摩尔/升之间,考虑糖耐量异常,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则考虑患了糖尿病。通过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等生化方式干预,有可能使血糖恢复正常状态,若未能及时发现,等到出现口干、喝水多、尿频、体重下降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时,还有可能已经引发大血管等并发症,糖尿病一旦引起冠心病、脑卒中、肾病甚至视网膜病变,会极大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超重和肥胖与高血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原因是超重或肥胖。“防治糖尿病,进行体重管理十分必要。”张谦平称,通过体重管理,改善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体重,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改善机体代谢紊乱,尽早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此外,平时要远离高糖、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除了控制饮食的‘量’,还要控制“质”,食物种类一定要多样化,营养要均衡。”
经常运动,可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张谦平建议,对于有久坐习惯者,开始时可每周进行几次30分钟强度较低的运动,之后争取每周进行3至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要将运动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习惯。
另外,糖尿病人每年要查一次眼底,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但是许多糖尿病人没有这个意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会引起微血管并发症。早期轻微的眼底出血是很难被发现的。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张谦平说。
“比如,一些很小的微血管瘤,普通眼底镜可能也发现不了。但可以通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糖尿病视网膜自动诊断系统,对糖尿病人眼底病变及时作出诊断。”张谦平强调,对患者而言,就是给眼睛拍个片,很快捷,几分钟内就可以出结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刘潇 通讯员|侯进
审核|李玉梅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