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之窗 不能忘却的记忆 | 抗日英烈马霄鹏

马霄鹏(1903—1939),鱼台县谷亭镇陈丙村人。6岁上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19年,考入济宁甲种工业学校。1923年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心理系。在校期间,逐步接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说和进步思想,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底,受党组织派遣,到上海和一位德国侨民在法租界合办书店。以书商作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政治环境十分险恶的形势下,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1931年春,离开上海,回到山东开展党的工作,被派到济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他利用合法的讲台,结合教学,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宣传国内外形势。同年秋,被派往平原省立第五乡村师范学校任教,以教学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通过教学,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观点,还亲自编印讲义和教材。1932年夏,与党员教师李竹如一起创办了学生“读书会”,使一批进步学生很快成长起来,走上革命道路。

1934年下半年,他指导王禄清等进步学生办起了《禹声报》,宣传马列主义,鼓动抗日救国斗争。同年9月,他和李竹如相互配合,将在实际斗争中经受考验的4名学生积极分子发展为共产党员。同年10月,帮助马诚斋等人建立了平原省立第五乡村师范学校党支部。还把毕业的学生组织起来,联合农村一部分小学教师,成立“醒民剧社”,深入到农村、集镇,向群众宣传进步思想,大造革命舆论。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了抗议国民党投降的学生运动。他结合当时的斗争形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并且组织宣传队上街演讲,声援北平学生的请愿斗争。1937年夏,在他的组织发动下,平原“五乡师”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五乡师分队”。同年暑假,被调到惠民乡师任教。在新的环境中又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建立了学校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同年10月,将部分“民先”队员和进步学生共90余人,分三批送往山西临汾八路军一一五师,随军学习深造,然后去延安参加革命。

1938年1月,调金乡县担任工委书记,后任县委书记。他根据鲁西南工委的指示,组织了金乡县第一支抗日武装——第五战区第二游击纵队,并任政治部主任。后来奉上级指示到鱼台,在鱼台成立了“抗日动员委员会”,任主任。同年4月,调到鲁西南工委工作。5月初,鲁西南工委改称鲁西南特委,任特委宣传部长。7月下旬,鲁西南工委和徐西北区委合并,建立苏鲁豫特委,任特委民运部长。同年11月,特委改组,他任宣传部长。1939年5月,苏鲁豫特委改为苏鲁豫区委,仍任宣传部长。期间,他忘我工作,先后在苏北丰县的欢口、吴庄、沙庄等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抗日训练班,为各县培训了大批抗日骨干,组织了随区党委机关行动的宣传部,走到哪里,宣传鼓动工作就做到哪里,还办起了区党委的机关报——《团结日报》。

1939年9月,被暗藏在党内的野心家王须仁和王宏鸣以“肃托”为名逮捕,残害致死,时年36岁。1941年冬,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根据中央决定,在单县辛羊庙举行隆重追悼大会,为他平反昭雪,并宣布为革命烈士。

2015年8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马霄鹏名列其中。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智群 通讯员|冯腾飞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