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记忆 | 侯氏三杰:齐心抗日亲兄弟

侯氏三杰:齐心抗日亲兄弟

□石贤圣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陵县(现陵城区)郑家寨镇前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三兄弟同时参加革命,在家乡被广为称颂。老大侯玉成,生于1913年;老二侯文成,生于1917年7月,参加革命后更名侯毅刚;老三侯集成生于1923年2月,后因工作需要更名许德善。

侯玉成

组织村民武装抗日 三兄弟参加革命

侯玉成青年时期即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等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在外求学回家后,经常向两个弟弟传播革命思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鬼子凭借装备精良的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一路南侵,1937年10月占领德州,10月23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师团(矶谷廉介师团)九松部队的步兵、骑兵400余人,在飞机和装甲车队的掩护下,由德县城出发,沿济(南)德(县)公路东侵。日军在陵县城区狂轰滥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0月24日,日军在凤凰店一带惨无人道地烧杀抢掠。日本帝国主义的兽行,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无比愤慨和奋起反抗。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的民团纷纷打起了抗日的旗号。侯玉成、侯文成、侯集成三兄弟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在中共抗日救国主张的感召下,在家乡一带秘密进行抗日活动,广泛联络青年农民,征集枪械,成立了村民联防队。1938年10月10日,他们得到情报:有一小股伪军在张挂村外集结。当天晚上,他们带人拿着铁锨、镐头悄悄来到伪军集结点。经过仔细侦察,发现只有11个伪军。三兄弟一声令下,大家拿着铁锨、镐头冲了过去。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他们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死3人、俘虏8人,并缴获了全部枪支。

经过感化教育,这8名俘虏最终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拿起枪对准了日本鬼子。队伍逐渐壮大起来。1939年7月9日,陵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吴匡五就任第一任县长。三兄弟同时参加了革命队伍。此时,侯玉成成为陵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跟随县长吴匡五、区长王冠三在家乡一带英勇抗战,坚持数年。1943年,侯玉成因病重经组织批准去天津投靠亲友治疗,其间曾改名侯江成。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市公安局工作。1952年病故。

侯毅刚

    打走日寇战匪顽  血洒南下路上

1939年夏,侯毅刚被调任陵县动委会武装部长。其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集市等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进行演说,鼓励百姓加入到抗日队伍中。一时间,家乡人民抗日热情高涨,出现了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上战场的感人场面。1940年,陵县抗日局势恶化。侯毅刚在三区坚持抗日活动,不断巧妙地袭击敌人,为现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很大贡献。1942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调至抗日游击八大队任大队长。针对当时陵县抗日根据地变成游击区以及日伪军频繁进行“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的实际情况,他带领武装队员挖沟破路、改造地形地物,组织人民群众坚壁清野,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1944年,侯毅刚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担任匡五县(1943年9月冀鲁边行政区改陵县为匡五县,纪念牺牲于此的吴匡五县长。1949年11月恢复陵县县名)二区区长和县粮库主任。他身兼二职,带领二区队武装主动反击敌人,并保障了匡五县担负的军需供给,屡建战功,直至抗战结束。

1946年6月,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7年8月,侯毅刚与另外9名华北部队南下干部,随解放军到湖北襄樊地区建立地方政权,在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中,留守南漳县的丁集、吴集、九集、温畈4镇,并成立了一个区,由他任区长。他积极开展剿匪反霸斗争,加强村级政权和群众组织建设,安排群众生活,巩固新解放区。1949年2月,侯毅刚接到上级命令,筹措物资以支援解放军下一步的渡江战役。他立即与指导员杜光发等4人到襄阳县泥咀区,动员富人出粮、穷人编织草鞋,支援大军渡江。由于当时新解放区刚建立不久,村级政权尚未建立,反动势力还很猖獗。国民党残余分子和当地的土豪劣绅勾结土匪恶霸,密谋在4月8日发动反革命暴乱。4月6日,侯毅刚和几名干部被提前暴乱的反革命分子残酷杀害。平定震惊襄(阳)南(漳)宜(城)反革命“四八”暴乱以后,县政府授予10名牺牲的革命干部为“四八烈士”。侯毅刚牺牲时年仅32岁。此时,正值清明,年轻的英雄将最后一滴鲜血洒在了刚刚解放的土地上。

1950年4月24日,当地群众在王岗村东修建烈士墓,为侯毅刚烈士立碑纪念。碑文如下:

上联:光荣殉难牺牲

下联:浩气千古不减

横批:精神不死

侯集成

抗日不顾生死 功成安享晚年

侯集成少年时期即发愤读书、追求真理、立志报国。1939年5月,侯集成改名许德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危难关头,他积极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而艰苦的斗争中,先后任前侯村党支部书记,鲁北游击队县大队三中队指导员、敌工站站长,匡五县县委执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面对日伪军对冀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分割“扫荡”,他不顾个人安危,经常深入敌后进行抗日宣传,认真分析研究敌情,合理制定作战方案,带领游击队员深入敌人心脏英勇奋战,出色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荣立大功1次。

解放战争时期,许德善先后任匡五县三、四、五区区委书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二地委民运部工作组组长,和平医院教导员等职。他坚决贯彻执行纵队党委首长的指示,广泛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积极宣传革命形势和党的作战方针,带领干部群众一边搞好生产自救、一边开展武装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立二、三等功各1次。

新中国成立后,许德善主要从事公安和武警部队工作。1950年1月,入中央公安干部学校学习。先后任公安部机关三局警务处科长,民警局副处长,政治部体协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三局民警处处长,边防局负责人,六局处长,以及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89年3月离休,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许德善对子女要求严格,两个儿子都是党员,在基层尽职尽责,默默奉献。许德善离休后,仍注重学习,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关心党和部队的建设发展,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对党、对军队的无限热爱。病重期间,多次拒绝到体系外医院住院治疗,嘱咐家人向党组织缴纳特殊党费、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2009年9月病逝。

(原载于2022年1月14日《德州日报·德周刊》3版往事)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