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日报社“德报悦读”书屋建设得到了德州市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各级作协会员纷纷将自己著作捐赠给报社,在此向市作协及捐赠者表示感谢!
宋云亮捐赠著作
《灵魂的祈祷》
《悠悠爱河》
《爱的绿荫》
《晾晒不干的记忆》
宋云亮简介
宋云亮,笔名鲁峰,党员。1957年12月26日出生于夏津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夏津县散文创作基地主任,中国散文诗刊签约作家,《青年文学杂志》签约作家。曾任《齐鲁英才》副主编,夏津县《棉花地》文学杂志主编。在师范上学时曾任《蚯蚓》文学社社长兼主编。多次被评为模范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创作员。
自1980年发表处女作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青年报》《泉城文艺》《时代文学》《当代散文》《东方散文》《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500多万字。散文诗《爱的绿荫》获全国精短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诗歌《母亲》获全国精短文学作品优秀奖并选入专集,报告文学《陈公堤岸一颗星》被改编为电视片搬上屏幕。散文《棉花情》获第六届全国“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银奖。 2015年散文《枣树林》入编《中国散文系·景物卷》,并获“当代散文创作精美奖”。2020年散文《捉麻雀》在首届青年文学家文学大赛中荣获特别奖。2021年散文《梨园春光》在“诗意人生”华文原创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曾成功筹办、策划全国“棉都杯”楹联大赛。传略1994年被收入《山东作家辞典》。著有诗集《悠悠爱河》《爱的绿荫》、长篇小说《灵魂的祈祷》、散文集《晾晒不干的回忆》。
读书养成的习惯
□宋云亮
由于从小就喜欢读书,乐于读书,使我达到了入迷酷爱的程度,因此也养成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习惯。
读书使我变得“吝啬”起来。我收藏了不少书,有些朋友借书看完就还,有的人再三催还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还。我在书架上写了张纸条: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对某些人来说还是无济于事,倒说我小气。对于还送不来的书我只好想办法买了补上,但遗憾的是,有四本书怎么买也买不到:一本是竖排繁体字的《七世夫妻》,这本书是“文革”时期我从火堆里抢出来的民国时期的老版本;第二本是带插图的《宋词一百首》,是解放初期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三本是竖排繁体字的最早的版本《中国共产党党史》,从党的一大到“文革”前的历史;第四本是竖排繁体字的《三国演义》。至今想起来,心里就疼得慌。故此,后来谁借书也不借了,干脆把书房上了锁。
我爱买书。每次外出学习参观或旅游,第一个大事就是挤出时间到书店买书,先找书架上缺的名著,再买喜欢的书籍,主要是在文学书籍柜前驻足。有一年去北京,几个同伴第一站去了八达岭,我的第一站却是王府井新华书店,进了楼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书店,也没见过这么多各种各类的书籍,整整一天没出书店大楼,看了不少,也买了不少,再想给老人、孩子买点东西,兜里已经空了。有一年去县城开会,邻居让我捎东西,结果买书把钱花光了,东西没捎回。
这么多年,一直是有空就愿到书店看书买书,书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格飞涨,我便去书摊的时间多了,只要是外地来摆摊处理书的,我每次都要抱回一大摞来。
我爱看书,我常说:与书为伴,其乐无穷;一日无书,好似得病。有位古人酷爱读书,非常珍惜时间,他主要是利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我的“三上”是:车上、枕上、班上。每次出差,不管是专车,还是坐班车,我从来不离书,别人睡觉、侃大山,我就专心致志地读书、看刊物。我的枕头边一年三百六十天不断书和刊物、报纸,多时占半个床,每天睡觉前必须看书,多少年如一日,不看书睡不下。枕头边常有一个小本本,一是记录一些重要的名诗句,二是当心血来潮、诗兴大发时就写点东西。在班上,没任务时别人聊天、喝茶,我只是一味看书。我的房子里自然而然地便形成了“三堆”;床上一堆书,沙发上一堆书,写字台上一堆书。
习惯已成自然,一日不餐可以,一日不饮可以,一日不睡可以,但一日不看书,一日不写作,恰似得病,内心空虚,视为虚度。
与书为伴,与书交友,其乐无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