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赞之(1901—1928),又名于陪绪,化名伯涛,昌邑市饮马镇人。于赞之小学毕业后考取潍县文华教会中学,因在校内创办《醒华报》,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传播爱国思想,学校迫其退学。1924年秋,他又考取济南齐鲁大学文理学院。翌年,经关向应、丁君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齐鲁大学第一个学生党员。1926年,为反动工农支援北伐战争,他深入济南鲁丰纱厂开展宣传活动,到山东南部各地进行巡视和发动,后又去泰安开展工作,并担任中共泰安支部组织委员。
1927年9月,泰安支部扩大为泰莱县委,他任县委书记。他根据泰莱一带村村是寨,并有土炮等有利条件,决定在这里组织农民暴动。10月,首先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发动贩盐商人反对盐巡,捣毁官办盐店,使盐价低落,从而教育争取广大农民群众。1928年2月,任中共泰莱县委书记。在南北军阀混战中,地处胶莱潍河走廊的昌邑县成为军阀各残部流窜奔命的通道。在抗缴军阀给养、苛捐杂税的斗争中,昌邑各地农民纷纷成立“红枪会”组织。1928年4月,红枪会在鲁北一带发展很快。省执委从泰莱调他到鲁北工作,任鲁北特委委员。他深入农村,组织“红团”,镇压各村恶霸地主,枪杀各处不法盐巡,声势震动了鲁北各县。
1928年6月5日,省委派他回饮马镇开展工作,在他的领导下,饮马镇红枪会迅速成立,并和杨家桥等村组织了联庄会,红枪会的联合组织一直发展到平度县的白里和高密县的坡子等42个村庄。10月16日,以杨家桥等村为主的红枪会200多人,围攻南逃到石埠的土匪高老七残部,歼敌100余人,匪首高老七被击毙,依附高匪的县长齐杞南仓皇逃亡泰安。在斗争中,从贫农骨干中发展了一批党员,于10月份成立了饮马党支部,确立了斗争任务,研究了活动方针,使全县的农民斗争置于党领导之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领导农民先后与恶霸地主于维清和于德深进行了斗争,强迫他们交出高利贷和贪污粮款,缴获了地主张孟合藏在家中的枪支弹药。这些行动,触怒了土豪劣绅,他们勾结军阀黄凤岐,围歼饮马红枪会。12月24日,黄凤岐部下团长王禄全率部来到饮马镇,见红枪会有所警备,便使用极端卑鄙的阴谋手段,诈称借道去北孟,麻痹了部分红枪会员。次日凌晨,又突杀回马枪,偷袭饮马镇,残酷地杀害了4名红枪会负责人。于赞之不幸被捕,押到昌邑城后,于当晚10时许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李智群 通讯员|冯腾飞
审核|王贺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