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韩维新:母亲是一本教科书

母亲是一本教科书

□韩维新

母亲今年已经步入88岁门坎,虽白发满头,听力减弱,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小时候没上过学,不认识字,朴实无华,不善言谈,但她用行动很好的诠释了中华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节俭、宽容、孝顺,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母亲的勤劳在我们村及所有熟悉她的人中有口皆碑。她自从嫁到韩家起,率先垂范,干字当先。作为一个劳动者,母亲干活从不惜力气,毫无偷懒耍滑的想法,为全家人树立了一个标杆。她就像一台永动机,不分季节,不知疲倦。从人民公社时代到分田到户,每一分土地都曾留下过她挥洒的汗水,每一道沟坎都排满了她割草拾柴的足迹。

母亲没有睡懒觉的习惯。记得我小时候,每当早晨醒来,母亲已经背着满满一筐草,或者打扫了一包树叶走进家门,然后吃饱早饭,随着社员一起下地劳动。大集体时期,每年她挣得工分不少于一个青壮年男劳力,好多社员说她就是一个“铁人”,不管是春耕备播、过麦收秋,还是翻地挖沟、积肥沤粪,从不会被别人落下。她常年镰刀背筐不离身,散工后大多劳力直接回家歇息,她还要再拔些猪草背回家。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她凭借辛勤的劳作换来理想的收获。寒来暑往,年复一年。

从她的口中,从来没有听到过“困”和“累”字眼。她曾告诉我,年轻时还曾经去缺劳力的李庄二姑家帮忙干活,为了给方屯二奶奶家盖房,她带着二姑、三姑一起去脱坯,前两次都因为下雨没来得及盖而淋坏,当时正是粮食短缺年代,吃饱饭很难,又是重体力,脱一天坯,到晚上身子如同散架,可是休息一晚第二天还得去,连干三天。正是她多年的勤劳,在亲戚中,在我们生产队,在我们村,提起母亲,没有不竖大拇指的,没有不佩服她能干的。

1994年,我的妻子要到外地上学,需要她来城里看孩子,我告诉她说:“城里妇女55岁就退休,你都60岁了,也别自己种地了,把地转给大哥种,以后我们兄弟三个轮流伺候你。”本想让母亲享清福的,但她退而不休,逢到农忙时节都要回老家帮助我大哥下地干活。近些年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小了,母亲年龄大了,不再上地劳动,她还是愿意在家里帮着烧水做饭、收拾家务。

母亲的节俭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她经历过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深知生活之艰难,即使生活富裕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始终未变。她说过,该花的必须花,能省的尽量省。一旦看到我们想要丢掉长时间存放的干粮,她总是阻止说,又没坏,扔了可惜。她从不计较吃穿,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一件衣服穿上十年八年。出外散步,见到别人丢弃的纸盒她都捡回家。

2015年带她去北京,在故宫游玩时,他问我:“这些房子里头有人住吗?”我回答:“这里是以前皇上住过的地方,现在谁敢住啊!”等在一个宫殿里看到有工作人员在里头,母亲说:“这不是有人住吗!”在她看来,偌大一个院子,这么多房子,闲着没人住多可惜啊!

在颐和园游玩时,我领着他绕昆明湖走了一半左右,正赶到一个码头,我怕母亲走累了,告诉她乘船可以回到大门,她问:“船票多少钱?”我说,一人20元。她一听,十分坚决地说,咱走着吧,累了就歇歇。已经80多岁的老人愣是围着昆明湖步行一圈,省下40元。

现如今条件好了,每逢晚辈给她买衣服,她都推辞,说别买了,衣服太多了穿不过来。还是不愿意让花钱!

母亲宽厚大度,以长嫂身份甘愿牺牲自身利益,不攀不比,始终维护家庭成员团结和睦。爷爷去世得早,父亲是一大家人的顶梁柱,在靠挣工分吃饭的年代,两个姑姑一个叔叔均读到高中。四个姑姑先后出嫁,又给叔叔娶媳妇,均是父亲一手操办,母亲做到了夫唱妇随,自觉维护父亲的权威。二姑曾经因故带两个孩子回娘家居住近两年,母亲没有表现出半点厌烦。

从这些年姑姑们的表现足以看到她们对这位长嫂的尊重。2011年我带母亲去海南旅游顺便到大姑家探亲,大姑比我母亲小一岁,到达家中,多年不见的姑嫂激动地抱在一起,泪流满面。大姑亲口告诉我:“说良心话,你妈妈可是咱韩家的大功臣,几十年来可真干了活了,不容易!”三姑随夫搬到黑龙江生活,每到春节都会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点钱来汇给我母亲,几十年从未间断,就为表达对嫂嫂的感谢。小姑曾说:“嫂子嫁来咱家时我才一岁,这些年我一直从心里将嫂子当母亲看待。”姑嫂情深可见一斑。

母亲的孝顺邻里皆知。父亲1984年因病去世,母亲和婶婶家轮流伺候患脑血栓的祖母长达四年之久。我们都在外地工作,平时也帮不了多少,两个姑姑回娘家有时有晌,母亲一边上地劳动,一边照顾奶奶换洗衣服,端水端饭,洗脸梳头,扶着运动。后来祖母病情加重,卧床不起,母亲更是细心照料,无微不至,从没有一句怨言,更没有和妯娌抬过杠、红过脸。邻里乡亲前来探望时,说屋里极少有异味,都夸祖母命好。

母亲的孝顺令姑姑们深受感动。祖母离世后,二姑、小姑每年在我祖母和父亲祭日时都不约而同地回老家,用她们的话说,不只是为逝去的人上坟烧纸,更重要的是与大嫂见个面,拉拉家常,叙叙旧情。

母亲的勤劳、节俭、宽厚、孝顺似乎与生俱来,她身体力行,无怨无悔,不图任何回报。她的这些美德深深感染了我们,现如今,我们全家已经四世同堂,大家团结友爱,兄弟妯娌之间互帮互助,礼让有加。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母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有生之年能够幸福、安逸、健康、快乐!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