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有“三不”,致富有“三宝” | 魏德东的种粮经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魏德东脸上(资料图)

2月5日,农历正月初五,在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家庭农场,农场主魏德东正在筹划今年该咋干。

种地种成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临邑县德平镇魏家村的这个农民不简单。

上门一探究竟,发现这个种地好把式确实有一套独创的种地哲学。专心种粮,种田有“三不”:不盲目扩张,不改原则,不算小账;科学种田有“三宝”:采用先进技术、适度规模经营、延伸产业链条;未来发展,还得靠抱成团、聚成链、搭平台这“三板斧”。

老魏种田有“三不”

“2009年流转200亩地,种好了就又流转400亩,再种好了再流转800亩……现在2000亩沿用的还是最初的种植模式。”当天,在家庭农场办公室内,魏德东侃侃而谈。

效益不错,有人劝他多流转些地,增加收益,并替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收益400多元,100亩地就是4万元,10000亩地就是400万元!

但他不盲目扩张。

“账不能这么算。如果管理跟不上,种得多只会减产,不赚钱甚至赔钱。有多大能力吃多少饭,流转土地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魏德东说。

流转土地后,有不少人找魏德东合作。其中一位客商主动找上门,想和魏德东一起种植速生柳,长得快,效益高。

魏德东不为所动,不改原则。他明确拒绝:“粮田就是粮田,要是不种粮食,咱就免谈。”

客商说他死脑筋,放着高收益的不干,眼睛只盯着粮食。

“咱流转土地是来种粮食的,咱不能给人种树。土地流转是个方向,我们德平镇12万亩耕地,一直都是种粮食,如果土地流转以后,有一半种树了,那粮食安全就受到威胁了。”魏德东说。

这期间,还有人劝他搞设施农业:一亩园十亩田,搞大棚、种菜,经济效益高。

魏德东不算小账。

“搞大棚效益高,但风险也大。种粮食虽然效益低,但是价格稳。相对来说,种粮食机械化程度高,风险小。”

魏德东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咱是临邑县第一个种粮大户,作为县上、镇上来说,培养一个典型不容易,不能说培养了三年五年,这个典型就找不着了!一旦那样,咱自己经济效益受损失事小,关键是带来了坏影响,土地流转这个事不成——你看魏德东干了几年,跑了!以后人们就都不愿意干这活了。

富民农场机械化收割小麦(资料图)

种粮致富有“三宝”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魏德东种的玉米和小麦,售价均高于市场价。

种粮利薄,为啥魏德东种的粮食就“金贵”?

说起来也不神秘,科技就是他种粮增效的法宝。他常讲:要想多打粮,科技要跟上。

2009年流转土地之后,他便向科技要效益,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始科学种田,并向附加值较高的小麦育种和淀粉玉米种植发力,且采用订单模式。

和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合作,为他们繁育麦种,1公斤麦种比普通小麦价格高0.2元至0.3元。

和罗盖特(中国)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种植淀粉玉米。该玉米比普通玉米售价每公斤也高出0.2元。

同样是种粮食,两季下来,他这一亩地的效益就显而易见了。

“不要小看这一两毛钱,多了就有了。”魏德东笑着说,现在他的家庭农场有8人,长年雇工3人,人均利润很可观。

流转土地以来,魏德东还尝到了规模作业的甜头。

去年玉米得了锈病,他的农场用的无人机喷防,2000亩地,一周喷两次,一下子就控制住了,保证了秋季丰收。而小农户就没这么细,一是不当回事儿,玉米一灌浆,老百姓就挂锄了;二是对小农户来说,大规模机械化操作不易实现。

去年秋收前,连续降雨让农田不同程度积水。魏德东意识到,当地的普通收割机没法进地。他立即预订了2台履带式收割机,又调试改装了2台籽粒收割机,没有耽误秋收。

“地里收粮食的同时,家里的烘干机也开足马力,一天烘干150亩地的粮食不成问题。”魏德东说,就这样,边收边烘,14天完成秋收。经烘干,魏德东的粮食水分在13%左右,亩产550公斤左右,储存在自建粮仓内,等市场价格合适了再出售,从而实现种粮收益最大化。

现在,魏德东的农场已形成收割、烘干、储存等比较完整的链条,在获得高产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粮食的品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魏德东尤为关注农业方面的内容,这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多次提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概念。魏德东敏锐地认识到了这将是较长一段时期内农业发展的机遇。

为了尽快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2018年魏德东成立德州富益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申请了小麦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秉承“让农户受益,让政府放心”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为“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好地”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魏德东(右二)与种粮大户查看小麦苗情

未来发展“三板斧”

“与天斗,与地斗,千万别内斗。”在种粮大户内部交流会上,魏德东多次这样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咱们种粮人要联起手来跟天斗、跟地斗,想方设法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但千万别内斗,谁有好经验别藏着掖着,遇到问题,大家也要共同想办法。

魏德东的话很通俗,但阐明了抱团发展的理念,深得大家认可。

“哪怕只在卖粮一个环节抱团,也会有不错的卖价。”魏德东坚信,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

“兼容并蓄,合作共赢,我手头有很多资源,谁愿意用谁用,欢迎合作。”魏德东说,遇见小的,主动整合,遇见大的,心甘情愿被整合,这样,才能越做越大。

多年种地经验,让魏德东意识到,要想持续发展,还要致力于打造产前、产中、产后粮食生产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产前,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德州市农科院等开展合作,依托先进技术,为种粮大户,为示范村提供产前服务,如进行取土化验,制定种植方案,种什么作物,如何种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逐步实现按流程种地、按标准种地。

产中主要是耕、种、收这些环节,魏德东整合社会农机资源,基本可以解决。农作物开展飞防,与嗨森植保合作,截至去年底,已经培训了60名机手。并且摒弃之前购买无人机方式,采用租赁模式,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持续使用新机。他计划今年在临邑县实现一村一机,实现飞防覆盖全县。

产后环节,玉米与罗盖特(中国)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小麦可以育种,而且魏德东的农场有仓储能力,可以帮种粮大户代储,这样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待市场行情好了,大家一起卖粮,效益自然高。

目前,魏德东与山东农发集团合作,成立了山东粮业社会化服务集团德州有限公司,以此为契机,他打算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由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强 邓静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