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党代会 建功新时代 | 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回望甲子耕耘路 笃行不怠再出发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创建于1962年的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原十三局医院)如今走进了发展的第60个年头。

近年来,该院从加强医院党建破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服务设施更加完备,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医院学科建设扬帆起航,中医药事业开花结果,就医环境焕然一新,守正创新赢得赞誉。

新年伊始,医院党委书记翟学军在2022年工作动员会上提出:“新的一年,我们要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党建促进发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内涵管理。以重点学科建设主题年、党风廉政建设治理年、严真作风建设提升年、优秀人才建设培养年、医疗秩序建设规范年为抓手,把医院建设得更好,把政府交给我们的为城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使命完成好。”

甲子轮回春光好,踔厉奋发再作为。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将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加压奋进,砥砺前行,开启建设新征程。医院将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本着“患者至上”的服务宗旨,着力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服务品牌。全体医护人员始终秉承珍爱生命、救死扶伤、医患同心、共铸健康的服务理念,向着打造城区百姓信赖的人文医院不断迈进。

夯实党建根基 强化战斗堡垒作用

1月31日,除夕夜,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党委书记翟学军的带领下,将热腾腾的饺子送到了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手中。并叮嘱党员干部,一定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责任意识,带动身边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为医院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该院积极规范支部建设,夯实党建根基。紧紧围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相关要求,突出抓好支部制度建设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建设,健全党支部责任目标考核、党员发展、党员评议、党内帮扶等制度,与德城区移动公司开展“党建合创”,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2021年共发展党员5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8名,增添了支部新活力,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从严把关,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去年8月份,对科级干部进行了集中调整,涉及科级职位43个,护士长职位15个,均经过充分酝酿、集体研究、廉政审查和档案审核等程序,纪检人员全程参与监督,做到程序规范、结果公开。

医院党委把主体责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建立完善了医院行风工作机制,制定医院行风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开展“拒收红包承诺书”、提升群众满意度“五大行动”“行业作风专项整治”“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等四大专项活动,提高了全院干部职工严守九项准则的行医意识,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医疗执业环境。时刻督促医院纪委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纠,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设置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开展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和群众意见建议,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服务理念,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疫情防控党旗红 筑牢防线显担当

疫情期间,医院党委、工会、共青团发出“勇于担当作为、共抗新冠疫情”倡议,各党支部开展“疫情防控党旗红”主题党日活动,倡议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作表率、走在前,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凝聚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在全力做好院内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医院坚决服从市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派副院长王炳花到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急诊科团队服从德州市120指挥中心调度,轮流到高铁德州东站执勤,守护德州的东大门。因疫情防控需要,将急诊科医生苏学武派往德州定点医院,司机尚洪帮参加经北京入境来鲁在德州隔离人员分流转运工作。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无怨无悔,挥洒血汗,不畏毒魔,用血肉之躯构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安装了闸机控制系统,严格执行预检分诊“一看一问一测一查”的防控要求。作为医院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门诊部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对所有进入院区人员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充分发挥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就是要带头担当作为,冲锋在前,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门诊部党支部第二党小组组长张晓松说。同时,该院还担负起运河经济开发区3个卫生院和凤仪城社区的疫苗接种及核酸检测等任务,并在凤仪城社区设立卫生服务站,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的疫情防控水平。

融智聚力促发展 群众就医环境大改善

“您的血压偏高,要坚持服用降压药。”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土桥分院的大夫叮嘱前来就医的村民刘涛(化名)。去年5月23日,在运河经济开发区土桥乡吕庄卫生室,医院党委书记翟学军带队为村民进行义诊。这是该院践行“学党史 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同年7月2日,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土桥分院正式揭牌。该院将在临床医疗、技术应用、人才设备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援,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落实到基层。

该院不仅把服务范畴积极向基层延展,还积极对外融智聚力。通过融合优质医疗资源,促进自身医疗水平不断攀升。“北引北京,南融济南”,与北京医师协会、哈特瑞姆心脏医疗集团合作均取得明显效果。成功引入假日专家11人,接诊患者280人次,教学查房171人次,学术讲座7场,组织全市神经专业沙龙1次,冠脉手术40余台,开展了医院首例起搏器植入手术和房颤射频消融术,填补了多项医院空白,有力提升了医院神经科和心血管疾病治疗在德州区域的学术地位。成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级诊疗医院,与千佛山医院建立新型医联体全面合作关系,成为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联盟成员单位……“到德州七院看北京专家”  “在家门口享受北京、济南专家医疗服务” 正在持续推进。

为了扩展医院中医药服务领域,将中医科整体搬迁至南院区三楼,增设专家诊室,扩增用房300平方米,升级改造为国医堂,邀请省级知名中医专家坐诊,成立“山东省名老中医刘昭纯教授传承工作室”,开展门诊、带徒示教、学术讲座。深挖医院针灸理疗中医适宜技术潜力,去年6月1日建成“中医日间病房”,从无到有设置了35张床位,病人一个月内达到饱和,并得到一致好评,医院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

随着投资1000多万元的高端CT、心脏彩超、胃肠镜等设备充实到各科室,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医疗实力不断提升,医院的急救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向北一直延展到了天衢工业园。“我们下一步会多做基层的群众性推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医院,把‘有温度的医院’的服务品牌推广开来!”翟学军说。

医教研齐头并进 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山东省卒中中心建设评价结果的通知》,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被认定为山东省“卒中防治中心”单位,这是该院近年来大力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得到上级专业部门充分认可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实现了诊疗水平、学科建设的显著进步。该院加入山东省立医院西院筹建的“国际会诊中心”和“脑与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临床研究基地”联盟单位;心内科被评为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实现了医院市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创伤中心通过了德州市创伤质量控制中心评审工作;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了省级胸痛中心联盟预检;皮肤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合作,增加了皮肤外科整形项目,设立的皮肤病教育基地成为德州市健康教育基地……医院的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

去年,该院“改良多模态MRI筛查技术在前列腺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入选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项目。该课题的入选,实现了医院建院近60年来首次在省级临床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申报上零的突破,不仅填补了医院的空白,也为医院各科室课题申报打开了思路。

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成功举办第一届“冠心病介入诊疗沙龙”,第二届“聚精汇神”神经科学术沙龙活动、“精准医疗,影像先行”影像沙龙活动。医院多项新技术实现突破,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德州及周边人民带来福音。医院神经科、介入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开展的急性脑梗死取栓术获得成功,最大限度减少了脑细胞的坏死,促进了脑功能的恢复。心内科、介入科团队成功完成首例冠状动脉旋磨术,解决了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问题,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这是医院心脏介入治疗的又一个突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新的一年里,市第七人民医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翟学军在2022年新春贺词中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陈锟 牛漪 编辑|滕璐

审核|张燕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