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绝活|中国书协会员刘文海:临池不辍 方有妙手偶得

人物名片:

刘文海,齐鲁师范学院学术委员、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书法家。作品多次入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等。

近期,刘文海整理、筛选出50余幅作品,集结成册出版。其作品“很见灵性与功力,此书家中之上乘”,著名书法家何国门如此评价。

此次结集的作品主要分为两类:尚“法”一类的作品,主要是以“二王”帖学为根基,细腻且灵动,追求静雅气息;重“意”一类作品则尽量汲取了碑学法书中点画的迟涩、老辣与苍茫,亦欲脱出帖学的藩篱。

“只有书艺不断进步,我觉得生活才充实、有意义。”对于书法艺术创作,刘文海近乎偏执。他将每年的时间分为3部分:教学、读书、创作,互相裨益。刘文海广泛涉猎汉魏书法相关资料,尤其是北碑、摩崖等书法石刻资料,以期从民间书法中汲取营养。

刘文海每年拿出一定时间集中创作,对他来说,不断地自我否定,成为一种常态。2017年以后,他的行草书创作内容从唐诗为主,逐渐转向书写宋词,探索一种新的书写节律。同时,对于汉魏楷书用功颇勤,逐渐使书写节奏慢下来、静下来,作品气息也更趋于静穆。

几年前,父亲的离世使他悲痛欲绝,压抑的情感在书法创作中瞬间暴发,在创作一系列以宋词为内容的作品时,他把艺术技巧与情感交融在一起,逐渐进入到书法创作的“自由王国”。韩元吉题《霜天晓角 采石峨眉亭》、僧仲殊《南柯子 十里青山远》等斗方作品就是这期间的妙手偶得。

“从事书法创作30多年来,这种创作的‘极端体验’,或者说,进入到‘自由王国’的感受,只真正体验过数次,这也是对于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的最高奖赏!”刘文海说。在书法风格上,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或沉雄、或飞扬、或朴茂、或苍茫,既真力弥满又超拔脱俗。

书法教学、创作之余,刘文海还有意识地进行课题研究。继2016年出版《来禽馆真迹》后,2019年又申报通过了山东省社科规划办“晚明女书法家邢慈静(邢侗胞妹)研究”,对于邢慈静镌刻“之室集帖”的文字内容进行了注释,从书法艺术角度撰写了相关论文,现已送出版社审核,预计今年出版发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芦瑞瑞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