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5+1”联农带农 蹚出高效种粮路

编者按 齐河县党代会、“两会”提出要加快推进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强县、享誉全国文旅强县“三强县”建设,尤其是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齐河农业生产经验在全国叫响。

为总结经验、交流成果、展望未来、推动发展,本报今起开设《建设“三强县”  开创现代化建设新辉煌》专栏,陆续推出反映全县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发展成就的系列报道,以此激励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进,推进齐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人勤春来早,趁着天气正好,农民们忙着划锄镇压;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讲解种植新技术;村镇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类农资正在旺销……好一幅万物复苏、干群携手忙备耕的动人画面。

这动人画面的背后,是今年我县不断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积极构建“供销社+国企+乡镇联合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5+1”联农带农服务机制,实行从种到收全面推行统一秸秆还田、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深耕作业、统一良种供应、统一宽幅精播、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植保服务、统一收售服务“八统一”链条式服务。

“总理上车前,跟我握了很长时间的手,并祝我们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想起当日场景,乡土丰利合作社理事长甄利军仍激动不已。2月13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乡土丰利合作社是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参观的4站地之一,甄利军负责向总理汇报合作社运营情况。

“这次会议,我认为有两个要点值得关注,一个是受去年秋汛影响,冬小麦播期普遍推迟,导致部分越冬期小麦群体偏小、个体偏弱,促弱转壮、确保夏粮不减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另一个是要积极响应政策,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我们今年计划拿出1200亩土地,带头搞起来。”甄利军对今年怎么干,也有了自己的规划。

乡土丰利合作社理事长甄利军介绍发展情况

齐河县乡土丰利合作社位于晏城街道前甄村,2015年10月登记注册。合作社建立了种植服务中心、社员培训中心、粮食烘储中心、粮食加工中心及品牌营销中心,初步形成了耕、种、管、收、加、烘、储、销的产业服务链条。目前,合作社社员315人,管理人员8人,全程托管土地3020亩,半托管35500亩,年社会化服务20万亩以上。

在合作社院内,记者看到,各种所需的肥料以及尿素、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已分门别类摆放整齐,每一类肥料和农药前面都有一块牌子,上面标明了产品特点、适用作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我们共准备了220吨化肥和6吨农药,目前已全部到位。”合作社业务经理陈光忠介绍。

“为农民服务就要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农民想到的我们要去做,农民想不到我们要提前做。”甄利军表示,“今后我们将从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功能入手,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扩大服务面积,对合作社全面提档升级。”

乡土丰利合作社是我县分层次创新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一个缩影。我县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培育起了规模适度、服务多样、覆盖全县、辐射周边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了四类队伍:服务于种植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大、需求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例如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针对规模适中的村级合作组织开展服务,乡土丰利合作社就是典型代表;面向小农户开展个性化、菜单式服务,例如胡官屯镇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我县还积极开展了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把小农户、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共同向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质增效,例如刘桥镇西杨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县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86个,农机保有量4万台套,年作业面积900万亩次以上,综合托管率90%以上。

2月17日,在胡官屯镇的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正忙着制定2022年胡官屯镇春季小麦田间情况和管理方案,方案从镇压、施肥、浇水等7个方面对小麦田间管理设置了合理的管理措施。

“今年越冬期小麦弱苗率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苗情也是最为复杂的一年,方案制定起来也比较麻烦,我们采取的是促控结合、以促为主的方式。”袁本刚介绍,“等地温稳定到5摄氏度以上,我们就开干。只要管控得当,今年夏粮丰收还是没问题的。”

田间地头看麦田墒情

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6月,现入社社员2050余户,覆盖胡官屯镇70个村庄的6万余亩耕地,年托管服务面积15万亩,其中全程托管服务面积5万亩,年植保作业服务达到80万亩次。

“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施肥和种植,为粮食生产带来更多成效,能够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粮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董永坦言,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当下,种地不可能一直延续以往的耕作方式,既费时费力不说,还低产低效。在生产管理上,我县创新思维,让精准精细的思维深植于每一个耕地的主体,坚持以现代化的耕种模式,加大高新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制定新的生产标准、服务标准,让生产出来的粮食健康、绿色、安全、高产。

为此我县细化服务规范,实现农业发展标准化,制定了《小麦、玉米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小麦、玉米生产社会化服务标准》,以齐力新公司、乡土丰利合作社、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为主载体,全县推行“6S”模式,即统一农资供应、测土施肥、栽培管理、植保防治、农机作业、烘干收储6个服务标准,为农民提供代耕、代播、代管、代销、培训“四代一培”全方位服务,实施小麦“七配套”:供应良种、配方施肥、深耕深松、宽幅精播、浇越冬水、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玉米“七融合”:耐密品种、宽垄密植、单粒精播、配方施肥、“一防双减”、适期晚收、机械收获。

今年,在提升科技化服务能力上,袁本刚也有自己的打算,“年前我们订购了8台大疆T40无人机,这两天就能到货。”袁本刚说,“我们现有的无人机只能打药,而新购买的这8台无人机不但能打药,还能撒肥撒种,与人工施肥相比,无人机撒肥更加精准,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

另外,合作社去年新购置了两台小麦播种机,袁本刚发现,新的小麦播种机不但播种播得匀,而且自带镇压轮,能起到镇压的作用,播种的小麦粗壮、分蘖多、抗冻能力强。“今年我计划给玉米播种机也更新换代。”

因为去年秋汛晚播,胡官屯镇坟台村种粮户孔令敬家的小麦,壮苗率略低于往年。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帮她请来专家辅导,而且还提供从播到管再到收的全流程服务,孔令敬算了算:“合作社机械挺全,管理及时,我们给的服务费也不多。而且产量有保障,一亩地能提高三四百块钱的收入。”

孔令敬增加的收入,来自粮食增产和合作社节省的成本。她此次托管了150亩土地,统购统销、统防统治带来的规模效应,不仅能实现标准化种植,还能在农资市场取得议价权。

合作社也有自己的一笔账,袁本刚介绍:“我们托管服务的规模越大,议价能力就越强,管理成本就越低。据我们测算,每增加1000亩,就能节省成本6000元,这些都是我们的盈利空间。”

在齐河,为鼓励像金穗这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包括他们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资金,补贴良种推广、新技术运用、大型农机具购置等环节,算出了一笔全县农业增产增效的大账。董永介绍:“政府投入2000万元,就能撬动社会化服务组织投入农业6000万元,对整个农业的投入增加了,全县农业因节本增效就能增收2亿多元,是我们投入的10倍,最终撬动的是齐河整个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员工对无人机进行保养

县里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方案》,多措并举全力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提供粮食生产托管服务、有一定规模、验收合格的合作社,给予30万至50万元补助。

在金融服务上,出台“鲁担惠农贷”实施方案及风险补偿办法,给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等每户10万至300万元额度的无担保、无抵押贷款担保,累计办理贷款1552户、9亿元,有效解决了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在人才和技术支持上,我县设立了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基金1000万元,累计培训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下乡人员等1.3万余人次,全县形成了“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指导员、村有科技示范户”的2万余人的三级农技服务网络。

这个共赢,除了“钱包鼓了”、粮食实现了“十九连丰”外,我县还实现了农业绿色发展,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药使用量降低10%、化肥使用量下降6%,被评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此外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通过生产性托管服务,既解放了劳动力,又克服了小农户在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的劣势,在不流转土地的情况下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形成了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畅通了城乡要素流动,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钟伟 王岳琪 通讯员|朱铭娟 边芳芳 编辑|李晓楠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