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依法履职 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 市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综述

辛勤耕耘,岁物丰成。

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砥砺奋进,履职尽责,走过了春华秋实的五年。

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始终与全市中心工作同频共振。2月16日,在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会议上,常委会主任韩建亭用数据回顾了五年的工作:制定地方性法规12部,作出决议决定25项,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105项,对38个部门和单位开展满意度测评,组织视察、调研、执法检查128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70人次……

一组组数据,反映出市人大常委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见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厚情怀,聚民心、议大事、保落实、促善治,市人大常委会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了人大贡献。

旗帜鲜明讲政治

在准确定位中彰显忠诚担当

“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工作全过程,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伊始,就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突出位置。五年来,常委会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中体现人大担当。

深学细悟,凝心铸魂。常委会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刻把握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各项要求,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实际行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人大的新使命。

高位推动、高标奋进。坚持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点工作主动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人大工作,先后请示报告93次,得到了市委大力支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2次在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务实有效,担当作为。常委会坚持把人大工作放到全市大局中谋划推进,努力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与此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带着情怀谋事、扑下身子干事、保持韧劲成事,深入研究、谋划、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链培植、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助推各项工作开展。

在全省率先实行产业链“链长制”,是我市推动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的创新之举。作为市家具产业链链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玲到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18次,实地走访家具生产企业40余家,明确了全市家具产业的优势、不足,提出在项目推动、品牌塑造、加强合作、集群发展等重点方面下功夫的工作思路。今年1月,我市举办了家具产业链巴基斯坦市场拓展项目中巴交流会,为德州家具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精益求精提质量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立法工作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也是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常委会准确把握人大主导立法的职责定位,不断充实立法力量、完善立法机制、规范立法程序、提升立法质量,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断彰显。

自2015年12月起,我市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按照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地方工作格局,2017年2月26日,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全市首部地方性法规——《德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它的颁布实施对规范地方立法、保证立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问题导向,恪守立法为民。2018年1月,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党委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的诉求作为立法重点,出台《德州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德州市湿地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对城乡容貌环境卫生工作和湿地保护作了顶层设计。“两部条例的出台,必将让德州更美丽、更文明,人民更安心、更幸福。”时任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刘慧晶表示。

在制定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时,城乡发展差距成为讨论激烈的焦点问题:是根据已有经验将适用范围框定在城区,还是摸石过河扩大到乡村?常委会决定大胆尝试:立法就要惠及全体居民。经过多方论证、锤炼,该条例最终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并专设乡村一章,就垃圾清运、污水处理、旱厕改造以及乡村容貌的净化、亮化、美化等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薄弱环节和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了制度设计。

良法善治,民心所向。常委会在制定《德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时,根据网络调查和实地调研结果,梳理出群众反映最突出的15个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把厉行节约、文明祭祀、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条例,强化了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有力支持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也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服务大局强监督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依法监督不越位,善于监督不缺位,敢于监督做到位。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职责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不断创新监督工作方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开门监督。常委会每年都会通过报纸、网站、公开栏、意见箱、微信公众号等征集监督议题,确保监督工作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和期盼。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并就智慧城市、复工复产、耕地保护、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纳入党委决策、政府实施。

强化系统思维。常委会创新“审议+决议”“调研+询问”“视察+询问”“执法检查+询问”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形成“1+1﹥2”的履职成效,增强监督工作实效性。探索建立“地方立法+普法宣传+执法检查+专题询问”链条式法治实践模式,采取市、县人大协同联动,扩大代表参与等方式,对《德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实现了三个首次:首次委托县级人大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介绍法规检查情况;首次邀请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列席会议;首次对应询部门和单位现场应答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此举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认可。

激发活力促发展

代表作用更好发挥

人大代表来自于群众,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拓宽代表履职渠道,引导代表切实为民行权、为民谋利,努力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形式。

强管理,让依法履职规范有序。修订《德州市人大代表守则》,引导和督促代表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廉洁自律,勤勉尽责。2018年,制定《德州市人大代表履职补贴实施办法》,对无固定收入的代表参加活动给予一定补贴,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2018年,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被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推动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创新出台代表向选民或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办法,无论是领导干部代表,还是一线工人、农民,每位代表都认真报告履职情况并接受评议,2019年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这一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拓渠道,闭会期间活动丰富多彩。深化拓展“双联系”机制,多种方式密切与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的沟通联系。完善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参加活动制度,倡导支持各级人大代表在改革攻坚中亮身份、当骨干、作表率。本届以来,组织代表参与执法检查、调研视察、专题询问、立法调研等重要活动317人次,邀请市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160人次,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一府一委两院”及有关部门单位组织的庭审、听证、观摩活动。率先在全省组织市人大代表跨县市区专题调研,指导县市区组织县乡人大代表跨乡镇(街道)调研,实现五级代表跨选举单位调研全覆盖。《德州市人大以高质量代表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内部工作情况交流》《人大资讯》刊发。

抓落实,让代表建议惠及民生。2021年初,市人代会收到《关于重污染天气期间主城区增加公交车次免费乘坐出行的建议》《关于加强防控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迅速联系相关部门,督促承办单位由“文字答复型”向“问题解决型”转变。经多方努力,从当年开始,每年10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中心城区实行城市公交全员全域免费乘坐。

“群众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代表建议的办理,成为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的缩影。2017年以来,市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建议2147件,督促承办部门认真办理,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推动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冕 通讯员|时波 周敏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