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市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局长王健到场介绍财政部门保障“六稳”“六保”落地、支持高质量发展情况。
2021年,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整合财政资源,创新实施财政政策,集中财力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千方百计抓增收,全力以赴保供给。
在组织收入上下功夫、聚财力。通过建立财源分析研判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科学组织收入,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3%,列全省第8位;税收占比76.9%,列全省第6位,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增长。
在对上争取上下功夫、争财力。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中央省的大力支持,2021年全市共争取上级无偿资金215亿元,与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近乎持平。除了普惠性转移支付外,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的突破。比如,全年共争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8.6亿元,同比增长22%,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资金保障;争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34.6亿元,比上年增加3.3亿元,增量居全省前列。
在厉行节约上下功夫、省财力。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减行政运行成本,坚决取消不必要支出。比如说,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压减20%;对运转类支出、新增资产配置、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公车购置、编外人员等方面,实施“五个严控”;在全省率先建设启动了政府公物仓,对闲置资产统一管理、集中盘活、调剂使用,减少新增资产配置,等等。通过厉行节约,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投向民生等重点事业,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二、瞄准重点抓落实,多措并举保民生。2021年,全市民生支出达到394.9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0.2%,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主要投向:
教育方面,投入87.7亿元,支持落实了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幼儿园建设、校舍维修改造等重大教育政策,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卫生健康方面,投入25.6亿元,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计生家庭特别扶助标准以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补助标准,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方面,投入28.4亿元,落实困难群众救助标准、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养老金最低标准等一系列提标政策,对所有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免费救治,不断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
乡村振兴方面,投入50.4亿元,支持乡村振兴463个项目,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有力保障了基层组织运转,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疫情防控方面,投入8.3亿元,用于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工作,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
三、凝心聚力优服务,铆足干劲促发展。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三三倍增”等重大战略,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不断创新运营投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共减免税费26亿元。推进PPP项目实施,全市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38个,撬动社会资本243.8亿元,放大财政杠杆效应。深化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全市“政采贷”余额2.3亿元,破解供应商融资难题。安排企业上市补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2000万元,支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进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全省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同时,在支持人才发展战略、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工业强市战略等方面,也有很大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