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 | 上赶争,这就是德州经开区巾帼风采!



编者按 巾帼繁如花,盛放新时代。在我们身边,从来不乏这样一些美丽的身影,她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展现着女性执着发展的智慧、崇德向善的力量和自尊自信的风采。她们中,有深耕教育25年,只为让每个学生更出彩的女校长;有铁面柔情、用爱践行司法为民的女法官;也有打开非洲市场,带领更多德州企业“走出去”的巾帼典范。经开区因为她们的存在而更加美丽。在第112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她们致敬!



王玲玲:太阳能生产基地建进非洲

王玲玲(右二)应邀参加中国比耶矿泉水水厂开业仪式

人物名片:王玲玲,2006年成立鑫衢公司,现为鑫衢集团董事长,非洲之星钻石品牌创始人,中国商会驻安哥拉联络处主任,德州德商商会会长,德州珠宝协会副会长。先后被授予德州市“三八红旗手”、德州市首届“诚信之星”、“影响山东十大经济女性人物创业奖”、2020年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德州市“德商精神奖”等荣誉称号。

在德州,不乏企业家走出国门,甚至冲出亚洲谋发展,山东鑫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玲玲当属德州企业家中的“黑马”。

“在非洲安哥拉,我代表的不仅是鑫衢公司,更是中国,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呼我为‘光的使者’。在整个安哥拉,大部分的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信号灯都是由鑫衢公司承建,这让我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3月1日,安哥拉时间凌晨2时许,刚刚从刚果(金)考察完项目返回安哥拉的王玲玲,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2006年,而立之年的王玲玲作出一个大胆决定:辞掉令人艳羡的国企“铁饭碗”,在经开区成立鑫衢公司,开启创业之路。

2011年,准备大干一场的王玲玲,却遭遇人生首次“滑铁卢”:国内外光伏市场“寒冬”骤降,公司旋即陷入债务危机,王玲玲就此背负上千万元银行贷款。

放弃很容易,但是信誉往哪儿搁,银行贷款怎么偿还?王玲玲选择奋起一搏,寻找新的出路,并将目光锁定非洲——安哥拉,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王玲玲认为,这里蕴含着巨大商机。

然而到达非洲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一度让她陷入困顿——同行的女翻译因担心自身安全,7天后就回国了,只留下语言不通的王玲玲;她每天顶着大太阳出去谈业务,饿了就啃个大饼,渴了就喝点凉水,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与痛苦;6个多月过去了,“砸锅卖铁”凑来的30万美元消耗殆尽,王玲玲到手的订单依旧为零。

“选择了,咬碎牙也要坚持下来!”一向执着著称的王玲玲没有低头,经过无数个“彻夜难眠”,半年后,在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的帮助下,王玲玲在安哥拉比耶省拿下首单——总投资260万美元的太阳能路灯及信号灯项目。

对于鑫衢公司而言,这绝对是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随着首个工程项目的完工,公司就此打开非洲市场,在安哥拉建立了两个生产基地,陆续承接下安哥拉18省6部的太阳能工程,产品涵盖太阳能路灯照明、太阳能信号灯、太阳能家用发电系统等,真正实现了把中国的太阳能带到非洲。

2015年,她顺势而为,进军钻石行业,成为全国首个在海外拥有钻石采矿权的中国人,把非洲的钻石“搬回”德州,在德州建起了省内唯一的钻石文化体验馆和钻石加工基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钻石品牌——非洲之星,成为中非合作和友谊的亲历者与传播者。

“把德州的太阳能带到了非洲,又把非洲的钻石带回德州,我走出去,更要回归。”王玲玲说。2018年10月,在相关部门指导帮助下,德州德商商会成立,作为发起人之一,她被推举为会长。3年间,德州德商商会组织对外经贸洽谈、优秀企业参观学习等活动数十场。他们沟通政企,对接国际国内商会,助力更多企业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同时,德州将“走进非洲”信息交流中心设在了鑫衢公司,为德州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推动双方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眼下,安哥拉建筑业及其他行业日渐复苏,鑫衢公司作为进驻安哥拉的首批太阳能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自2022年1月至今,该公司签署安哥拉国防部及各省政府光伏项目总额600万美元。“近年来,德州市以项目为支撑,深化经贸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作为德州德商商会的会长,未来我将带领更多的德州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我们德州人的‘中国城’。”王玲玲说。

李欣: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人生

李欣(中)在初中毕业典礼上与学生合影

人物名片:李欣,北京八中·崇德中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25年,先后被评为北京市西城区骨干教师,北京市大兴区优秀班主任、优秀政教主任,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优秀个人。其办学经验作为市级优秀办学经验在北京市校长沙龙中进行展示、交流,先后接受北京教育频道、《现代教育报》、河南卫视等多家媒体专访。

一条路要走多长才是尽头,一份事业要执着多久才会放下?

这个问题的答案,李欣回答得不假思索:生命有长短,对事业的执着无止境。

李欣今年48岁,现任北京八中·崇德中学校长,日前,她被评为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优秀个人。3月2日,“三八”妇女节前夕,记者采访了这位享有省市级多项荣誉的女校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了一次深度对话,揭开了短短4年间,北京八中·崇德中学焕发崭新活力的发展密码。

时间追溯到2018年9月,崇德中学敞开大门办教育,学习先进地区的办学理念,与北京八中开启了合作办学之路。此后,李欣被北京八中委派到德州,任北京八中·崇德中学校长。她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开齐开足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同时开设了近30门特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一天一节体育课,目的是让学生强身健体,至少掌握1至2门运动技能。

“坚持五育并举,并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的办学原则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出彩。”李欣说。除了开足开全学校课程,李欣经多方了解、反复斟酌后,还将北京八中传统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心育节等特色活动,“移植”到崇德中学,并立足学校特色,深入挖掘,开展特色教育。例如,开展成长仪式教育、研学实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不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李欣还立足教师队伍建设,她认为,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优秀的学生。该校75%的教师为新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和教育方法,“鉴于此,来德州这几年,只要不外出开会,我每天都会抽时间参与听课、磨课,每一节课都详细记录,课后与老师们一起研究、提炼高效课堂工作法,为课改助力,让学习变得更快乐更有趣。”李欣说。

改变在紧锣密鼓下发生,除了内部全方位提升,李欣深知,要想彻底改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还需“借力”。为此,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聘请了7名北京八中教师来德州驻教,邀请多位教学骨干进行线上线下讲座,创办“北京八中名师讲堂”,先后组织50余名教师赴京跟岗学习,全面提升本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大步流星发展中,北京八中·崇德中学又迎来发展的关键节点,2021年10月,弘德小学并入崇德中学统一管理,成立初小衔接教育实践校,开创了全市初小衔接教育的先河。李欣称,“先河”的背后是责任和重担,这意味着学校要把衔接教育做成精品,打造成品牌,并在初小衔接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九年一贯制教育,让基础教育更加连贯、简约、高效。

2022年是李欣在教育事业坚守的第25年,谈到多年来的教育心得,她侃侃而谈:“做教师时,我把知识倾囊相授,喜欢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并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成就;走上管理岗位后,我努力把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当成最高的荣誉,希望把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做到极致。”

时至今日,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北京八中·崇德中学的教师队伍水平、课堂改革成效、学生成绩、家长评价都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未来,我将借助全区发展的新局势,乘着学校九年一贯制发展的新形势,依托全校师生成长的新态势,带领学校师生借力蓄力、创新奋进、全面生长。”李欣说。

王春红:铁面女法官 柔肩担正义

办事群众为王春红(中)送来锦旗

人物名片:王春红,经开区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驻德州法院道交一体化诉调中心工作。从事审判工作多年,她始终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人,被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十佳女法官”,被授予德州市“百佳政法干警”荣誉称号等。她带领的团队先后被授予“优秀法官工作室”“第二届青年文明岗” “巾帼文明岗”“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提起经开区人民法院法官王春红,同事们都戏称她是“拼命三郎”。她说,法官这个职业,要时刻铭记“四颗心”——初心、耐心、责任心、将心比心。正是秉持着“四颗心”,她在岗位上坚守了31年,用责任和担当诠释着一名女法官的为民情怀。

自2018年经开区人民法院与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及26家保险公司成立德州法院道交一体化诉调中心以来,王春红带领团队共审结案件1800余件。面对繁重的办案压力,整个团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诉调中心人均结案数超出全市法院人均结案数一倍以上,其中民事侵权案件860件,刑事案件180件,诉前调解案件1500余件。且无违法违纪案件,无上诉信访案件,无超审限案件。

审判工作中,王春红不仅注重办案数量,更注重办案效果。“能调解的要优先调解,不能为了省事而轻易下判决。”王春红说,诉调中心主要审理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涉及法律咨询、诉前调解、诉前鉴定、诉讼立案、财产保全、司法确认等方方面面。随着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逐渐增多,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已成为法院受理的第一大民生案件,压在王春红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她始终未曾有一刻松懈,至今仍保持着平均一天审理两个案件的工作节奏,加班加点更是成为生活常态。

长年累月伏案工作,带给了王春红一身伤痛。2015年4月,她被诊断患有脑垂体瘤,嗅觉与味觉完全丧失,视力也发生缺失。“看东西只能看到残缺的画面,吃饭也食不知味,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王春红回忆道,有一次在家做饭,她从冰箱中拿出一包已经变质的金针菇炒菜,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

自从患病以后,王春红时常感觉疲劳嗜睡,眼睛看一会儿卷宗就变得十分干涩。领导同事们都劝她休息一下,可她总是用各种理由坚持下来。随着病慢慢痊愈,她竟连一年一次的复查都给忘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2018年,德州法院道交一体化诉调中心成立之初,繁重的工作让王春红病情复发,医生建议她休息3个月,可王春红硬是往后拖了1个多月,在两次手术间隔期,将手上积压的20多件案子办完才肯短暂休息,接着又投入工作中。“年底法官少,工作也忙,我不能看着同事们忙碌而自己在家享清闲。”王春红说。

作为诉调中心8人团队的领头人,王春红在日常工作中不仅想在前,更是干在前,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人。去年,一名处理员因审查失误,致使给当事人多转了近2万元赔偿款,如无法追回该笔款项,损失将由该名处理员承担。处理员怀着忐忑、自责的心情将此事报告给了王春红,出乎他意料的是,王春红没有一句责骂,而是带着他连夜赶往当事人所在的城市,陈述自己的工作失误,最终成功追回损失。

质证、开庭、判决……翻看王春红的日程表,上面排着满满的工作内容。“有的案子虽然小,但对调解双方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让当事人感受到我们诚恳的态度。”王春红说,解决百姓各式各样的诉求,靠的不仅仅是法官的专业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还有脑力与体力的双重投入。熟悉王春红的同事都知道,她遇到难以判决的案件时,总会将自己锁在屋里,认真研究卷宗,直到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肯出来。

身着法袍,无愧于心。去年,是王春红在法院工作的第30个年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为她颁发了“人民法院工作三十年”奖杯,她视若珍宝,将此珍藏起来。“我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我钟爱的法律事业,我会继续用手中的法槌,心中的天平,维护司法公平。”王春红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榕 屈大鹏 刘潇 通讯员|李晓燕 夏菲菲
编辑|李榕
审核|李榕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