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德州市陵城区张习桥村的传统古会,这里每年赶“二月二古会”的习俗别具风情,散发出古代陆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一天,四面八方的村民们纷至沓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古会上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手工制品格外多,有日常家用的囤斗篓筲,簸箕扫帚,有地方特产的草柳、荆藤编制品,还有一些平时买不到的稀罕物。这些手工制品既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工艺品,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喜欢,人们习惯急买急卖,商品往往是全部脱销。红火的物资交流表现出农耕文化的特色,所以形成了地方特色节日,当地人叫做“簸箩节”。
张习桥“二月二古会”源远流长。据《德平县志》说,这一带在上古时期为陆终氏封域,古称“陆乡”,《新唐书》也记载:“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陆终是从“颛顼帝”部族沿袭而来的“火正”官,俗称“火神”,世代沿袭,他们负责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位置,编制天文历法(今人称其为“火历”)。至今在糜镇还有红山、箕山等众多观象台遗迹,诉说着古代陆乡的历史与辉煌。
古人在箕山天文台观测的是“东宫苍龙”星座,其中有角(龙角)、亢(咽喉)、氐(龙爪)、房(龙腹)、心(心脏)、尾和箕(龙尾)七组星星,若把它们连起来就是甲骨文的“龙”字。科学考证,在公元前4200年开始,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露出“龙角”,一个小时后“咽喉”升上来,子夜时分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人们说的“二月二,龙抬头”。此时正当“春分”节气到来,“龙抬头”也就成了这一“节点”的象征,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了关键依据,古老的节日庆典也逐渐演变成民俗。
如今,历久弥新的张习桥“二月二古会”成了乡村旅游的好去处,兴盛于此处的“蹦鼓舞”已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德报签约摄影师|王树明 姜寒冰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