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正是采摘旺季,要加强管护;樱桃也到了授粉的时候,勤看着点。”3月1日,记者在德城区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见到新园村党总支书记周英亮时,他正在大棚查看果蔬长势,叮嘱技术人员勤加看管。虽然胃部切除三分之二,春节前因肠梗阻在济南住院治疗一周多时间,病情好转后,他又忙活起来。
今年59岁的周英亮是土生土长的德城区新华街道大刘庄村人,1999年担任大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后来大刘庄与小刘庄、谭家铺村合并为新园村(之前称新园社区),他又任职新园村党总支书记。这些年,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家乡,发展产业园、建住宅楼、盖商场,一心带村民闯出致富路子,村民每年人均分红达到了2.3万元。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是对他付出的最大肯定。
从小过穷日子
不能再让乡亲过穷日子
周英亮兄弟4人,他排行老三,父亲体弱多病,母亲务农,在那个生活不富裕的年代,一家人温饱都成问题。大哥在乡镇企业干活,二哥外出当兵,为缓解家庭负担,周英亮读初中时辍学干起了农活。头脑活、能干又肯吃苦,他很快从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当上了生产队长兼会计。干了3年,进了村委会并担任民兵连长。
很快,周英亮就接到了一个大活儿——建砖厂。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村“两委”号召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砖厂建起来。砖厂能否带来效益?村民有顾虑,筹资谈何容易。周英亮四处筹措,耐心说服村民,建设、经营过程很是艰辛。“没黑没白干,想赶快建成见到效益,也担心经营不善,村民的钱打了水漂儿。”周英亮回忆,好在努力没有白费,砖厂经营良好,一年能有几万元收益。后来,周英亮自己承包了砖厂、建起了贸易公司,充分展现了他的经商、管理能力。这期间他当上了村委会主任,后来村民一致选举他成为村党支部书记。
“大伙儿选我,是信任我,也是希望我能带他们共同致富。从小就过穷日子,我不能再让乡亲们过穷日子。”上任后,周英亮就在心里默默许下承诺:让村民都能挣到钱,过好日子。
要想富先修路,坑坑洼洼的土路村民走不出去、好项目引不进来。修路是摆在眼前的头等大事,村民们一致赞同。思路定下来了,但资金从何而来?周英亮一不等二不靠,找朋友借、银行贷款、干部集资、村民出义务工……2001年,总长2千米的三纵一横沥青路顺利完工,村民彻底告别了出行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日子。紧接着给村民家安装了有线电视,大刘庄成为德城区首个引进有线电视的村庄;2003年又筹措资金,给村民安了自来水;还积极对接市公交公司,公交车开到了村口。一系列实事办下来,周英亮在村民心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敢为人先
土地上掘出第一桶金
想让村民过好日子,还得发展产业。这时,大刘庄村赢来了发展机遇。2003年,新华街道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大刘庄部分土地纳入规划,园区相继引进了鑫华润有限公司等企业。周英亮紧抓发展机遇,通过到胶东地区学习,萌生了为工业园区配套建公寓的想法:“企业职工和家属长期在这生活,得有住的地方,没有房子他们不安心,这正是我们的商机。” 但在当时,发展房地产并不被看好,有些村民持不同意见,“守着占地的钱不是挺安稳吗,万一赔了咋办?”
创业路上总要冒些风险,止步不前只能坐吃山空。在征得大多数村民同意后,周英亮融资600多万元,在一片废弃地上建起了4栋楼房,一期销售给企业职工,几乎是成本价,不仅没赚还赔了钱,但他凭借超前的眼光没有轻易放弃,决定继续开发。2008年,三期工程相继完工,共建了24栋居民楼和124个沿街门市,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了4000多万元,这也是周英亮给村里挣到的第一桶金。
配套公寓建起来了,依托工业园,周英亮用挣来的钱建厂引商,成功引进了冷库企业、六和金珊食品厂等,村集体占企业相应股份,不仅每年赚租金,还能得分红,保障村集体有固定收益。后来,兴起光伏发电项目,周英亮积极利用补贴政策,在企业厂房房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售给企业,企业享受便宜电价的同时村里又多了一部分收益。
让村民变为新型的市民,是周英亮下一个奋斗目标。借市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两区同建政策的东风,规划建设新宜家园住宅小区、新园商业一条街。“别看现在村民们住进了宽敞的楼房,出门就是热闹的商业街,那时候拆村建楼是真发愁。”周英亮回忆道。2010年6月,旧村全部拆完,本来找好了开发商建设,但对方因为资金和一些手续问题,迟迟不开工。看着村民们期盼的眼神,周英亮坐不住了。手续不全,他天天去跑;资金不够,四处融资;开发商不建,自己建。11月,拉起施工队伍开工建设。为赶进度,天天去工地,吃饭也不规律,凉一口热一口是常有的事。2012年10月,村民们陆续搬进了新居。
“虽然建楼发了大愁,但对比承包给开发商,村里收入又上了个大台阶,这是挣到的实实在在的第二桶金。”周英亮说,村里有了钱,建商业街、修广场,配套建设了养老院、幼儿园、游泳馆、商场、农贸市场等,破旧的村庄真正有了城市社区的模样。
收入高了,生活好了,村民们眼界也开阔了,在村党支部的鼓励带动下,大家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很多村民开始经商当上了老板,创办各类企业20余家,近百户村民从事商品零售批发和加工运输。“从没景到美景,从没钱到有钱又有闲,这日子是越过越滋润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村民井玉柱感慨道。
病魔缠身欲卸任
村民集体挽留
这些年,周英亮用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村民每年人均分红2.3万元,医疗、养老保险全部集体出钱缴纳,逢年过节给每人发放价值2000元的福利,孩子们考上大学、入伍每人奖励1000元,孤寡老人全部入住村里的养老院……家家户户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但就在这时,周英亮却积劳成疾。在做过胆囊切除手术之后,2018年一次例行检查时,被确诊患上了胃腺癌,幸好发现早,胃部切除三分之二,体重下降了20多公斤。这对干劲儿正足的周英亮而言,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当年正赶上村‘两委’换届,就想退下来,我干不动了应该让给更能有能力的人带着村民继续发展。”
但村民得知后,想方设法挽留,找街道办事处领导做工作,集体刻了一块匾额,“德重恩弘”4个大字,表达村民挽留的心意和感恩的情谊。如今,这块匾就悬于村史馆内。“我没想到村民们会反应这么大,他们说‘病了就治,治好了再回来,哪怕少干点事,但大家不能少了主心骨’。说实话很感动,我又何尝不挂着村里。”周英亮积极配合治疗,经过1年多时间恢复疗养,身体慢慢有了起色。
2020年11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周英亮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表彰。他说:“很光荣,这是对我付出的肯定,也是激励,我得带着村民们接着往前奔,才不负这份荣誉。”
在任一天就奋斗一天
大病一场,周英亮的身体大不如前,还时常受肠梗阻的困扰。春节前,胃部、小肠两处梗阻,在办公室几乎疼晕了过去。他被紧急送往济南治疗,刚住了一天,就记挂着工作想回来输液,回到德州才发现这边医院没有相同的药,只能又回去住了一周时间。村民们都劝他,现在村里发展已经很好了,就少干点,大伙儿都没啥意见。但在周英亮这过不去,“在任一天就得奋斗一天,我不能白坐这个位置。”
早在做完胃腺癌手术后疗养期间,他就盘算好了村里发展的新项目——建四季有果、采摘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在青岛,樱桃园效益很好,我们这边种的少,村集体有些地流转出去搞绿化,但效益不景气,如果收回来发展生态农业,搞成了,村民们能增收不少。”疗养结束,周英亮开始四处考察,着手规划建设。选取的这片地邻近德州动植物园,2020年启动建设,一期建成了占地150亩的14个大棚,种植了草莓、樱桃、葡萄、蓝莓还有一些蔬菜。去年底,第一批从日本引进的高架草莓成熟,春节前后迎来销售旺季,采摘价格卖到了每公斤130元,第一茬收益就达到了50多万元。
“现在作为3个村的党总支书记,我不能光带着大刘庄村发展,也得把另外两个村发展起来。”周英亮介绍,为此,成立了区域党建联合体,周边村庄以土地入股,整个园区总共规划800亩,今年将陆续建设。
前不久,在周英亮的带领下,小刘庄村也完成了旧村改造,村民们陆续住进了新楼房,土地入股后,还能年年拿到分红。
除了发展经济,周英亮同样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村里张贴四德榜,建起文化墙,每年还评选“文明家庭”“仁义礼智信人物”“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为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他把获评全国劳模的3万元奖金拿出来,奖励给辖区2所学校的优秀学生。他还号召辖区爱心企业家捐资成立了助学基金会,每学期发放一次奖学金。截至今年1月,已经发放了3次、近12万元。
“未来的发展还得靠下一代,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周英亮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记者 | 尹晓燕 通讯员 | 张家洪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