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施肥……眼下,正是春耕春管时节。行走在各县市区田间地头,农户、农技员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今年的春耕春管,与往年不同。去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近815万亩。受秋汛影响,播期整体较常年晚20天左右,晚播面积大,冬前麦田弱苗、“一根针”“土里捂”等多种情况并存,是近几年来苗情最为复杂的一年。
各地抓住春季田间管理关键时期,因地因苗,分类指导,狠抓田管措施落实,及时解决农户资金、机械等难题,全力以赴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硬仗,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赢得主动。
“真没想到,咱的麦子能长到这程度,看样子,打不了千把斤,八九百斤没问题!”3月3日,在平原县王庙镇东车王庄村民高从录的麦田里,虽然很多麦苗还是“一根针”,但放眼望去,已是非常整齐,没有缺苗断垄现象。
闯过出苗关,高从录夺取丰收的信心大增。去年11月底,他才完成麦田播种,比常年晚了50来天。“今年大家播得都晚,但我比他们还晚。村里一辈子种地的老人说,你种了也是白种。现在看,苗不赖,多亏听了专家的建议。”
高从录是平原县农业科技示范户,该县农业农村局农技员田殿彬、孙荣跃是他家麦田的常客,自打这些麦田被划定为 “弱苗田”,二人来得更勤了。回想起去年播种情形,高从录很庆幸。“播种虽晚,但一点也没含糊,按专家讲的,多播了30斤种子、旋耕两次、底肥加大氮肥配比。”高从录所说的话,被专家总结成16个字:以种补晚、以好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田殿彬说:“这是应对去年秋汛,提出的‘四补’播种意见,针对性强、成效明显。”
田殿彬拔出一棵麦苗细细查看,“根挂着土,说明根部韧性大,壮苗有门儿。”孙荣跃接过话茬:“老高,眼下要紧的是及时镇压划锄,让土壤上松下实,起到提墒保墒增温作用。再过个五六天,地下开沟施肥、地上喷施叶面肥,上下一起促,让小苗吃饱吃好,才能早发快长。”
高从录连连点头:“跟你们到田里转转、唠唠,心里就敞亮。科技种田,错不了!”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通讯员|嵇磊 辛凯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