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对我市“在建设特色体育名城上走在前”提出明确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特色体育名城,推进国家体育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将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纳入城市经济、社会、文明发展的大布局,是我市基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我们对表对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地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放大已有优势、做强特色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建设特色体育名城,我市有底气、有优势。底气在于,经过多年积累,全市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已现雏形,一大批知名品牌享誉国内、走向世界。优势在于,骨干企业实力突出,以乐陵市为中心的竞技体育器材供应基地、以宁津县为中心的商用健身器材产业基地、以庆云县为中心的健身路径器材生产基地,特色鲜明、渐成规模。良好的发展态势和鲜明的产业特色,为我市体育产业从“跟跑”到“领跑”、打造特色体育名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建设特色体育名城上走在前,既要看到基础和优势,也要看清短板和不足。放眼全局,当前,我市的体育产业仍存在总体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度不高、体育服务业滞后等问题,这是特色体育名城建设中亟需补齐的短板,也是建设特色体育名城的潜力所在。只有敢于正视发展的短板,才有机会消灭短板,哪里有薄弱点就在哪里发力,才能补出发展的增长点。
在建设特色体育名城上走在前,必须树立系统思维,聚合发展能量。建设特色体育名城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深度融合、体育文化和城市精神同步发展,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体育名城。因此,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增强“体育+”“+体育”理念,既要强“硬件”,建强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条,又要抓“软件”,积极承办体育赛事、打造城市名片,还要“巧投入”,弘扬体育文化、丰富城市精神,不断拓宽产业赛道,提升体育名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建设特色体育名城上走在前,必须做好“特”字文章,释放发展优势。特色体育名城突出“特”,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各地要根据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做到产业布局“特而精”,产品研发“特而新”,以科技赋能体育产业发展,以创新思维推动体育事业发展。要充分放大骨干企业的品牌优势、特色优势,将其转变为发展胜势,推动特色体育名城建设尽快见效、出圈出彩。
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行,新一轮的体育产业风口已经到来,建设特色体育名城机遇叠加,时不我待,只要我们抢抓机遇,紧盯目标,铆足干劲,抢时间、拼速度,就一定能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只要我们找准供给侧需求,聚焦发力,就一定能突破新领域、塑造新优势,将德州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特色体育名城。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胥爱珍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