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王爱静:生命中因为有了她




生命中因为有了她

□王爱静

每当我品着香茗,聆听着悠扬的音乐,美美地欣赏着自己书写的小诗文,不由心生感激,想起我的写作启蒙老师、同学、知己姐妹——王淑芬。是她,让我的生活中注入了活力,变得丰富多彩,更有意义。

淑芬是位有修养的女子,中等身材,皮肤白皙,胖乎乎、红扑扑的脸就像菩萨似的,那双大眼睛透着柔和亲切的眼神,说话就带笑,天天乐呵呵的,让人一见就愿意和她交往。

我和淑芬是高中同学,她心地善良,幽默风趣,平日还喜欢写作,文采斐然。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高中时,常常听到学校广播站播诵她的散文。她在参加全县高三语文竞赛时,还取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那时候,我不仅为她高兴,更发自内心的佩服。

淑芬大专毕业参加工作后,工作勤恳踏实,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被提拔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她是领导的好帮手,职工的贴心人。她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不忘自己的文学爱好,勤耕不辍,时常欣赏到她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常听到熟悉的人这样提起她:“淑芬文章写得好,人品比文章还要好!”对此,我深有同感。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期间,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宅家抗疫。有一天,我和淑芬谈论疫情,说起我单位联防联控工作人员的事迹,她听后感动得睡不着觉了,凌晨5点多就登陆市交通系统网站,查阅有关资料和感人事迹,早晨8点就发我10首交通抗疫组诗。她又委托朋友找到金牌主播朗诵,发表在德州日报新媒体平台“德州24小时”上。

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既感动又羡慕,一个劲地夸她写得形象生动,真实感人,富有感染力。“淑芬,你真棒!我要是也会写诗该多好啊!”我不无遗憾地说。

淑芬闻听很高兴:“爱静,我正想说呢,你从小就喜欢看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我看你在朋友圈发的即兴小诗,意境挺好的,就是没按格律来写。要写就写格律诗吧,这不难,我来教你!”

我既高兴又担心,怕写不好,有点犹豫,不敢答应。淑芬看出了我的顾虑,鼓励我:“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咱就从你写的入手。”淑芬不断地给我鼓气,我也增强了信心,说:“行,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老师了,请老师现在就给我上课。”

说学就学,她把诸如诗词的分类、平声和仄声、平仄规律、新韵和平水韵这些格律诗知识发给我,这对于我这个诗词小白来说,简直就像看天书啊,脑袋都大了。然后,她用语音逐条讲解,为的是方便我过后收听理解。再后来,又联系我的顺口溜用语音讲解,足足聊了一个半小时。她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和经验,简明扼要,毫不保留得告诉了我。

事后,我按照她说的方法,没有死记硬背格律规则,而是结合知识要点,用合乎格律的诗词细细对照揣摩,理解后,再去修改自己不合格律的顺口溜。

别看平时淑芬脾气随和,天天乐乐呵呵的,穿着也非常随意,可她在写作上,却是一位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者。她对我要求很严格,用她的话说,别想稀里糊涂糊弄过去。

她不大具体为我去改,而是指出小诗的不足,让我反复揣摩、诵读,自己去改,我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就是打破我开始一味想依赖她的心理,为的是让我学到更多、掌握更实、成长更快一些。每次修改到有了意境、符合格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才行。

春归

风吟杨柳绿,鸭戏起清涟。

万物生机秀,心怡十里川。

这是我学习写诗后的第一首作品,在得到淑芬认可后,我心情激动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淑芬,你太棒了,让我这榆木疙瘩开窍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注重在平常的生活中,寻找美好的东西。比如春天去郊外拔荠菜,朋友从海南给我带回水果,我就用诗词的形式赞美荠菜的美味,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我还写诗夸赞朋友家聪明伶俐的孩子,并将其父亲和爷爷的名字镶嵌进去;我把烤红薯的香甜软糯、水饺的玲珑可爱等等都写进诗里。在淑芬的鼓励下,一个月后,我壮着胆子,在诗词平台上发表了一组作品。淑芬真是发自内心为我高兴,我都被她那兴奋的语调深深地感染了。

我渐渐爱上了诗词,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慢慢能写,对自己的作品也能看出些许不足。现在回头去看以前的作品,感觉很稚嫩,掌握的格律知识也仅仅是沧海一粟,但毕竟由诗词小白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这得益于淑芬的指导和帮助。

淑芬不仅写诗,她的散文也是相当隽美。她的文章一发到朋友圈,我都是认真拜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没想到她从中发现了端倪,找到我,慢条斯理地说:“爱静,我发现你的评论,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这是写文章最难能可贵的,你具备了。有的素材用散文的形式,会表达得更好。再写写散文,把你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我没有信心,她发来一句:相信你一定能行!

2021年立冬这天,银葩飞旋,飘飘洒洒,德州下了一场多年未见的大雪。我站在阳台,望着窗外被雪花覆盖的楼房、树木、丛竹,脑海次第浮现出一幅幅曼妙的画面,挥之不去,此时,我忽然有了想写篇散文《雪花》的冲动。

匆匆写完,就迫不及待地发给淑芬。没想到,她马上打来电话,高兴地说:“处女作写得不错啊,语言非常流畅,祝贺!不过,我觉得文章结构还需要调整完善。写完文章后,第一要做的是,不厌其烦地反复看,出声读,这样,不恰当的地方都能读得出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拿出两天时间,反复看、读、改,直到凭自己的水平,再也发现不了毛病为止,不然温柔又倔犟的淑芬是不会放过我的。这篇文章发表在德州24小时平台,得到了朋友们的点赞、支持和鼓励,哈哈,当时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了。

写作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苦于没有素材,不知道再写什么,卡壳了。淑芬对我说:“爱静,从你身边最亲近的人、最熟悉的事写起。”我想起了生我、养我、爱我、为我操了一辈子心的母亲,顿时思路大开,母亲的点点滴滴浮现在脑海里。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几次泪水淹没了双眼,写不下去,当我要放弃的时候,淑芬鼓励我,“爱静,别难过!我理解你的心情,我更深有体会,这种痛痛断肝肠。而正是有这种锥心的痛,再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把母亲对你的爱全部表达出来,这篇文章没有写不好!”

是淑芬的鼓励,让我坚持写完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她看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恰逢母亲忌日,又遇河北疫情严重,我不能前往母亲坟前祭奠。感谢李玉友编辑,将这篇文章,同时发表在报纸和24小时平台,成为我祭奠母亲的最好方式,也充分表达了我长久以来思念母亲的心情。

淑芬,谢谢你!是你对文学的热爱感染了我,并影响我爱上了诗词和写作,你是我的良师益友,是你无私的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

谢谢你,淑芬!是你帮助我从枯燥无味的退休生活里发现了另一个世界,让我心情舒畅,心态年轻了许多。让我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自信,让我的人生越来越精彩!

我知道,前行的路任重而道远,但我更相信,前行的路上,因为有了你和其他知己姐妹的相伴而行,生活会富有情趣,余生也会更加精彩!

三八妇女节就要到了,我想用此文并赋小诗一首,献给我的良师益友、知已姐妹淑芬:

如兰惠质心,满腹溢情深。

虽已知天命,诗涯博览寻。

作者简介:王爱静,女,生于1965年3月,党员,现已退休。热爱绘画和诗词。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