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晚上10点钟,记者拨通了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史扬的电话,接通后,因劳累过度导致的沙哑,让她原本细腻的声音蒙上一层磁性的外衣,听筒里不时传来键盘敲击声,表示她还在工作中。利用间隙,她和记者分享了近段时间,在禹城抗疫一线的经历。
3月11日,正在医院办公室忙碌的史扬接到调令:由于禹城市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德州市卫健委委派她到一线,主持隔离点的院感防控工作。二话没说,史扬立即答应,回家简单收拾了一些衣物,就跟随队伍,赶赴禹城。
来之即战,她夜以继日工作,打出一套感控组合拳。
到禹城的第一天,史扬忙到凌晨3点。隔离点收治人数,房间内人员的安排与防护措施,各工作区域的划分,院感防控工作落实的情况……这些都是史扬需要了解的。她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全副武装地来到隔离点实地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角落。
在隔离点,史扬主要查看医护人员通道。作为一名“院感人”,为一线医护人员保驾护航是她的工作之重。隔离点需要进行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的三区划分,三区之间必须有密封性强的隔离屏障,连门朝哪个方向打开都有严格要求。“如果一开门,形成空气对流,医护人员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就会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她说,有些隔离点的隔断是拿木板钉上的,有很大缝隙,得改;有些隔离点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清洁区与污染区仅一门之隔,这也得改。
走了几个隔离点,史扬还发现,每个隔离点的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的流程也不太一样,部分人员隔离服穿着细节不规范。
禹城方面立即找来施工队,按史扬的要求,连夜进行隔离点的优化设计。在史扬的建议下,经过3天紧急改造,16个隔离点均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进行设置。
12日下午4时,史扬组织隔离点工作人员进行《新冠病毒集中隔离场所感染防控》专题培训,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内容围绕选址要求、功能分区、人员安置、工作流程、个人防护、清洁消毒、医废处置、污水处理8个方面。现场,史扬还示范了七步洗手法及防护用品穿脱流程。为提高进入隔离区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史扬制定统一标准,在工作区设置镜子,并安排专人负责提醒工作人员正确穿戴防护装备。
一套组合拳下来,禹城市各个隔离点秩序井然。
史扬的经验,许多是来自2年前的抗击新冠经历。当时,史扬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协调调度各科室落实院感防控任务,连夜制定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实战模拟演练,在预检分诊、专家会诊、患者安置、人员防护、医疗废物处理等关键环节形成一系列规范流程,保障了患者和医护人员零感染。2020年3月,她被评为德州市“疫情防控先锋”。
在禹城一线的日子里,她带头学习,紧跟指南,制定集中隔离点院感防控标准及临设隔离点设置标准,及时指导精准防控;对人员转运、鼻咽拭子采集等重点环节,她更是反复强调、亲自监督,确保重点岗位医务人员的合格率达到100%,在疫情一线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隐形防火墙”。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唐志梅 通讯员|季冬
审核|王育恒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