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16时,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十五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新闻发布会,德州市副市长邵红双介绍了我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的最新进展,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就社会关注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获悉,3月25日0时至14时,德州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治愈出院本土确诊病例1例,为平原县1例。
德州市现有本土确诊病例65例,其中禹城市34例、平原县20例、武城县11例;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例,其中禹城市7例、武城县3例、平原县1例。
据邵红双介绍,目前,除有确诊病例的县市外,德州市在严格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批零住餐业恢复正常经营,外卖配送、快递收发业务恢复正常,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书店、景区恢复正常经营活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馆酒店等企业单位要主动扛起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戴口罩、一米线、常消毒、不聚集”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强化员工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春季农业生产方面。当前小麦已进入返青期,是促进弱苗转壮的关键时期,我市深入开展“科技壮苗”行动,按照“控旺促弱、培育壮苗”的原则,成立10个专家指导组,建立“三人四包”小麦“促弱转壮”工作机制,实现分区域、分地块帮包指导,抓好春季麦田管理。目前,一二类苗比例稳步提升,占比达到79.2%,比冬前增加16.6个百分点。紧抓当前黄河干流水量充足的有利时机,指导各县市区抢引多蓄灌溉水源,全力保障春灌。同时,针对寒潮天气,加强灾害预测预警和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下一步,德州市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决答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答卷”。
答记者问
记者: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市水利局围绕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做了哪些工作?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李守学:
今年是全市水利事业大投入、大发展的一年。全市计划实施10大类28项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5亿元,较去年增长67%,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项。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水利局按照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坚持疫情防控、项目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从严管控人员队伍,合理调配物料供应,施工人员没有减少、施工进度没有放缓,施工环境井然有序,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目前,已开工项目9项,有1170名施工人员奋斗在施工工地上,备受全市上下关注的、投资11亿元的城区水系连通工程于正月初七进驻工地,横河、减马横河综合治理和三库连通调水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此外,有8项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4月上旬开工。其他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之中。工作中,主要抓了4个方面:
一是对施工人员实行封闭管理。对有疫情发生的禹城、平原、武城等地的人员,安排好食宿、生活,使他们安心施工。
二是保障施工物料供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当地物料,对必须异地供应的物料协调禹城、平原两县市办理人员、机械、物资运输绿色通行证,畅通物料运输渠道。
三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督促在建工地严格落实《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工地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要求,每个施工现场只保留一个出入口,严格落实两码(健康码、行程码)查验、戴口罩、一米线等防疫措施。
四是强化督导帮扶。建立项目帮包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包项目、包工地、包施工进度、包疫情防控、包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问题解决。
下一步,市水利局将继续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既定目标不动摇,高质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
记者:请问农业部门在农产品稳产保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孙丰勇: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全力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一是保生产。加强对蔬菜、畜禽、水产生产技术的指导和服务,指导做好在田蔬菜管理、种植茬口衔接以及春季蔬菜生产备播工作。据行业调度,当前全市蔬菜在田面积13万亩,蔬菜品种以番茄、黄瓜、西葫等茄果类和韭菜、茼蒿、菠菜等叶菜类为主,日均收获6000余吨,生产供应形势总体稳定,暂无规模性滞销现象;全市规模养殖场2200余家,生猪存栏367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2万头,肉牛存栏26万头,羊存栏63万只,家禽存栏7120万只,其中蛋鸡存栏2271万只,猪肉及替代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二是保供应。“一企一策”帮助中高风险地区生产主体做好稳产保供工作。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制度,全市270余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运行良好。目前日均蔬菜、食用菌上市量7000吨左右,按全市560万人口计算,人均2.5斤;肉蛋奶产量3900吨左右,人均1.3斤;水产品成鱼存塘量1.28万吨左右,人均4.6斤,能够满足我市居民消费需求。三是保运输。与蔬菜基地、畜禽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完善信息直报系统,协调相关部门打通农资供应、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解决生产物资运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等问题。疫情防控以来,会同交通运输部门累计办理鲜活农产品运输通行证850余份。四是保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仓储保鲜等工作,确保“菜篮子”农产品质量安全、价格稳定、来源可追溯。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2400余批次,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1800余份,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