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天衢新区建设强势开局之年。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和市两会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天衢新区,打造成科技创新新引擎、现代城市新标杆、改革开放新平台、绿色低碳新示范,可以看到生产、生活、生态一体推进的思路非常明显。
产业是基础。在天衢新区的建设当中,必须要把产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海洋装备制造、碳谷新材料等园区建设,这将为今后我市产业发展搭建更大的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集聚,必将引领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链的分析研究,挖掘一线产业信息,充分发挥交通区位、投资成本、土地空间、要素资源、营商环境等优势,继续将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落实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的部署,并以此推动产业链聚集发展。
生活是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天衢新区绝不是单一的产业园区,而是综合性新城;绝不是单一的生产、就业空间,而是生活和孕育包含丰富业态的新空间。要高度关注新区内的职住关系,从源头避免因职住分离造成的交通拥堵、通勤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公共服务、生态景观、休闲游憩等都需充分考虑,满足各类人群对居住、生活、教育、休闲的需求,也有助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推动新区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城市新标杆。
生态是保障。在“双碳”背景下,天衢新区要成为绿色低碳新示范,必将把“低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系统,注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各类景区化、景观化的公共空间,营造由不同类型、性质和规模的绿色生态体互相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空间,建设公园式新区,让低碳环保体现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各个环节。
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对于天衢新区乃至我市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三生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进一步破除制度障碍,积极探索建立“三生融合”的推进机制,不断落实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和谐、生态改善的改革措施,构建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满足人才集聚需要的制度和生态环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