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诗人在古代就曾诉说过与书缱绻的情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现代作家也毫不掩饰对书籍告白。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书的眷念从未改变。
海边书店明朗,河边书店温柔,泉边书店灵动……每座城市都有书店,气质各有不同。书店,可以读书,可以解惑,可以创造,可以休憩,在数字时代依旧被人们迫切需要着。
独立书店“突围”
山东济南大明湖畔,王树增的书店名字有点特别,名叫“不贵”。顾名思义,这里的书价格确实不贵。书店不大,整个店面被一排排书架和层层叠叠的书塞得满满当当。
“其实现在买书、看书的人很多,远远超过大众的想象。”王树增指着一桌子的手机对记者说,他现在有7个微信号,好友和客户加起来有四万多。
“书店就像座桥,连接着卖书人和买书人,也连接着书友们。虽然空间不大,却能形成一个足够大的‘圈子’。”王树增说。
独立书店多种多样的打造形式,也正逐渐成为民众愿意走进它们的理由。
清晰的分区,通透明亮的风格,走进济南书苑广场的想书坊,一眼便会被这家书店简约文艺的氛围吸引。想书坊概念书店创始人肖辉馨介绍,这家店集合了餐饮、自习、儿童绘本伴读、二手图书等多个功能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想书坊内景。受访者供图
打造“作家书店”是这家书店一直努力的方向。在开业的第一年里,书店做了近百场分享活动,引来诸多名家关注。2020年11月,作家余华也来到想书坊,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作家书店”的理念逐渐变成现实。
“开书店对我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说书店是城市文化的会客厅,我也希望以这种方式为城市做点什么。”肖辉馨说,想书坊还大胆“跨界”,和脱口秀搞起了融合,组织非虚构写作训练营,“书店+”模式也成为众多独立书店转型升级的良方。
在想书坊中举办的交流活动。受访者供图
作为泉城济南本土书店,阡陌书店自2014年开张以来,一直积极发掘着济南特有的文化元素,将书店与文创相结合,相继推出《李清照二十四节气诗词》《济南老建筑》等系列文创产品。
“我想把阡陌书店做成人们了解济南的窗口,希望人们能在这里读懂济南。”阡陌书店创始人郑国栋说。
在阡陌书店,孩子正在挑选图书。受访者供图
传统书店“坚守”
受疫情影响,图书从业者闫龙创办的“闫讲读书会”已有一段时间没进行线下活动了,但他还是欣喜地看到,读书会的成员数量悄然间达到了2000人。
“虽然现在的读书分享都转移到了线上,但大家热情不减。”闫龙说,读书会活动主题以探讨历史、文学、诗歌、时事为主,成员上至高校退休老教授,下至10岁的小学生,大家都能“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读书和分享心得体会。
闫龙是山东省最大的新华书店——山东书城的副经理,负责图书营销推广及活动策划等工作。“‘新华书店’的金字招牌为读书会带来数千成员,也一直在引领塑造着中国人的阅读潮流和习惯。”
始建于1937年的新华书店,是数代中国人关于图书记忆的载体。在网络通信尚不发达的年代,普通民众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多是在实体书店。新华书店也就成为各地的“地标性”建筑,许多爱书人在店中一泡就是一天。
时光荏苒,独立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网购各类图书也成了新潮流,传统的新华书店似乎风光不再。“传统国营大书店式微其实是种‘错觉’,山东书城自2015年开业以来,营收一直在稳步增长。”闫龙说。
山东书城内景。受访者供图
凭借多年来积累下的名声和口碑,新华书店除了继续深耕图书销售等传统业务,现在也逐渐涉足文化讲座、工艺品展览、文化交流、研学游等。“金字招牌”下,他们举办的活动很多时候都能得到众多读者的支持。
“新华书店也是文化宣传的阵地之一,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闫龙说,包括捐书在内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他们一直都是走在前列。书店不再是单一的图书经销商,而正在向综合文化服务商转变。
城市书房“暖心”
王秋利住在山东济宁市的仙营街道,最近,小区旁的城市书屋成了她和9岁儿子的新“根据地”。《探索太空》《数学奥秘》……枯燥的知识在书本中精彩呈现,儿子读书,王秋利在一旁陪伴。在“运河之都”济宁,节假日甚至工作日,城市书房是最具人气的角落之一。
在运河书屋,三代人一同读书。受访者供图
遍布济宁市区的20家城市书屋都有统一的名称——运河书屋,充满地方文化的招牌,让人看了就想亲近。几乎所有的书屋都坐落在繁华闹市,周围人群密集。
“所有书房都选址在沿街一楼,让大家一眼能看到,抬腿就能进。”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吴波说,在济南的泉城书房,如果市民有额外想借阅的图书,可以通过济南市图书馆的“泉民荐书”这项服务向图书馆荐购,实现“你看书我买单”,满足书房周边市民的读书需求。
在创造更多的民众读书空间方面,政府相关部门未曾缺位。城市书房建设被列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财政给予每个城市书房建设奖补和运营经费补贴。“书香气”飘满“小空间”的案例越来越多,目前山东共启用济南、烟台、威海、日照等地超百个城市书房,城市书房正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切口。
在齐鲁大地,城市书房还是文化传播的平台。4月20日,在日照的城市书房,一场非遗体验课正在进行。日照港第一小学的同学们在农民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乔诺的指导下,为农民画作品上色。乔诺说,日照是中国“三大农民画乡”之一,通过城市书房开展非遗体验,可以让市民“零距离”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4月20日,在日照市东港区城市书房金港社区馆,日照农民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乔诺为同学们上非遗体验课。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城市书房从业者对记者说,各具文化特色的书房已成为引领城市文化的新地标,人们随意走到哪里都能寻到它们的身影,这些书房必然以文化能量滋养整座城市。(新华社记者:张武岳、张昕怡、王越、张力元、郭绪雷、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