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葆国小传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周笃文
与葆国游处有年,其为人也雄健魁梧,声若宏钟。待人以诚,执礼以恭,勇于任事,知难而上,不计毁誉,余以为有丈夫气,能与人共肝胆,目之为推土机式的干才。其诗能于雄浑中蕴空灵之气,古朴中见疏野之致,故能拔奇领异,自成一家。读葆国的诗每有峰回路转,别开生面之快感。
——摘自李葆国《石桥轩吟稿序》
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副主任、《辽河诗词》主编 朱彦
先生祖籍山东,多年闯荡辽宁,性格粗犷,其诗处处洋溢着豪迈之风。加之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崇高的儒学品德,深刻地影响了创作,雄浑当中不失韵味,豪放之前不减冲淡,自然之外不损含蓄。先生学问几自天成,其意新语工之处,足见其悟入之功,亦更见其活法之处。规矩具备而出其外,变幻莫测皆诗外之功。高处如行云流水,缥缈铿然;脱处如玉兔临风,戛然有声;放处如手提洪闸,一泻千里。云蒸蒸而有色,草芊芊而根实;刚柔并进,乃格之所致;雅俗共举,是韵之所使;清浊互文,应情之所驱。添一笔则嫌老,削一分则嫌弱。看似远山之黛,不描自得;挥如广漠之风,无处不在,呼之欲出,出必一醉,一醉千秋矣。
——摘自李葆国《石桥轩吟稿序》
乘车访临天堂寨
栉比桐阴村未详,白云已报到仙乡。
峰涵浅黛皴花雨,楼枕疏钟度暗香。
太白欲邀桓址后,玉真已过杏林旁。
亭台分倚松梅月,环拱天街待客量。
过临淄齐都古城遗址
抚痕漫道废耶兴,曾是大城连小城。
霸业百年难继续,淖沟一处叹经营。
天从何处惩妄语,人到死时知乱行。
指点康庄说大道,桓公台上草丛生。
淄川访蒲松龄聊斋故居
茅屋柴门薜苈墙,茶余耕后怪文章。
影从诡异嘻还泪,妖幻娇柔诘亦庄。
私欲能将人变鬼,爱心但使鬼成良。
一书长弑多情剑,剥去无常便有常。
过单父半月台怀李白杜甫高适
梁园东望岳云恢,好酒还须侠客陪。
诗约青梅煮银汉,剑疏碣石有惊雷。
寒花初绽深秋后,浩气微睡半月台。
千古金樽鸣絕唱,汤汤不尽大河来。
过单父半月台
长安东望共余杯,好酒和当侠客陪。
无赖陈书托陈酿,有情青剑约青梅。
花因味重关山近,诗为云轻意气恢。
一自琴台吟半月,家家扶得醉人回。
贺单县老干部作协成立
书剑和当老酒开,大唐风韵起从来。
作家应运添新会,单父因之更硕碑。
诗为明芹得句隽,云因伏雨及时裁。
长歌一揖四君子,再振琴声半月台。
乙亥大暑访三义春
单父谁家得味醇,闻香常侍驻骝臻。
开怀诗酒四君子,捏脊高汤三义春。
骨韵细调驱热浪,村蔬应季汇清真。
忘情最是全羊宴,直教银浆岁岁新。
春游蒙山
盘桓径向顶峰行,小曲不新洗耳听。
圣迹每从眼底聚,苍烟几欲袖边生。
凌云小鲁小天下,拜寿祈家祈太平。
骀荡天风开胜境,逢春草木自荣荣。
春访蒙山鬼谷峪
岩恋跌宕野云飞,故事或因仙洞违。
毕竟雄鸡知唱和,并非混碾不迂回。
纵横但向谷中过,攻守皆从石上推。
花外夕烟函古道,篱边轻叩老人扉。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