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在武城县广运街道后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刘爱荣正在整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档案,打扫站内卫生。“女儿身体残疾,离不开人。村里的公益岗一个月能挣500多块钱,时间又灵活,实现了家门口上班有收入。”
刘爱荣今年56岁,女儿一级残疾,靠丈夫打零工支撑一家人生活,生活相对困难。看到村里招聘公益岗,她主动报了名。由于为人热心、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刘爱荣成为了村里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专管员。
“有了专管员,我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活跃起来了,实现了有人管事,有人干事。不仅站内干干净净,而且还能向有意向参加志愿活动的群众进行讲解,老百姓都喜欢过来看一看。”后屯村党支部书记刘涛说。
今年以来,武城县大力实施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打造“贝州品牌”公益岗,聚焦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人员等,采取用人单位申报、职能部门创设、镇街挖掘等形式进行岗位开发,突出镇街急需、群众易于接受的岗位特点,全面挖掘岗位资源,明确岗位类型、数量、条件等,建立公益岗需求库。目前,武城县人社局已联合县委宣传部、残联、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发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专管员、残协专职委员、疫情防控员、大运河文物保护员等岗位,实现了人岗相适,提高了公益岗的匹配度。
“我们突出为公众提供更好服务的功能,做到‘以需定岗、以岗定人’,在实现困难群众兜底安置的基础上,又关注服务效果,赢得群众认可。”武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翟兴元说。
为了将好事办好,实现群众公认。武城县广泛动员宣传,借助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报纸、网络媒体等宣传媒介,及时发布开发信息。同时,还实行人员资格联审制度,建立由县人社局、残联、民政局、乡村振兴局、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审小组,对岗位类型和人员资格信息进行审核,保证公益岗开发过程阳光操作、公平公开。
截至目前,1500名乡村公益岗人员已全部上岗。“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技能培训、推荐岗位等措施,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翟兴元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李淑冉 姜晗晗 编辑 | 芦瑞瑞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