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进而改善村庄面貌、促进农民增收?
花园镇以落实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全域整治”行动为契机,坚持镇级统筹、示范带动,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把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作为节约高效用地、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一村一品振兴乡村新经济”的新路径。截至目前,全镇已有10村通过盘活清理出的闲置宅基地,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重点探索了以下模式:
“边角经济”盘活模式
“边角经济”盘活模式适用性广、操作相对简单,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
01
前刘村多年一直坚持统一规划宅基地,由于近年来一些村民外出务工,村内出现了不少空心宅、闲散地,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还影响了村庄人居环境。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前刘村对村内20户的废旧宅基进行了清理整治,共清理出12亩土地资源,购置了3000棵花椒树苗,种植在了闲置土地上。花椒树带来的经济收入将实行集体和村民五五分成。如今,前刘村村庄环境大变样,房前屋后的花椒园不仅绿化了村庄,还成为村民和集体增收的“绿银行”。
02
房家村在清理后的宅基地上种植了核桃树和花椒树,周家村在清理出的废旧宅基地上种植了白蜡、国槐等经济作物。各村见缝插针式的小菜园、小花园,不仅让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引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让村民和村集体得到了切实的收益:闲置宅基地与清理出的土地由村集体以宅基地所有权入股并负责前期投入和日常管理,原住户以宅基地资格权入股;收益归村集体与原住户双方共赢。
“加工项目”盘活模式
“加工项目”盘活模式将农村闲置资源与发展产业相融合,增收效果更好,更具有发展持久性。
01
花园镇大韩村整理出闲散宅基地40余亩,建设厂房作为村集体的固定资产,收益由村集体和群众按照4:6的比例进行分配。厂房通过挂牌交易的形式,出租给山东普坤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加工生产服装,不仅为村集体每年带来20万的租金收入,还解决了本村及周围村庄30多名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02
夏家村、仲家村、范桥村等村庄在废旧宅基地开发实施了光伏发电项目。夏家村在集体闲散宅基地上安装光伏板,目前已安装了692平方米的光伏板,装机容量119千瓦,每年可获得收益8万元。同时,每年可带动每户群众增收4000元。
“发包入股”盘活模式
“发包入股”盘活模式将农村闲置资源“化零为整”,充分挖掘了闲置土地的潜力,使其“物尽其用”,让闲置房成为“增收屋”,让闲置土地成为“分红地”。
恭敬李村通过“三资清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将整理出的废弃坑塘入股村集体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在返乡能人李方勇的带动下,建设水产养殖基地,重点发展泥鳅养殖和种植小米、大葱、大蒜等,借势李方勇在北京的“小胖餐饮”公司、“小胖包子”品牌优势,供应产业链产品,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发展链条。小韩村等村,也把整理出的闲置宅基地、闲散土地、水面326亩,进行集中发包,年实现收入近50万元。
“民宿旅游”盘活模式
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花园镇王母殿村依托碧霞元君故居景区区位优势,全面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将农村闲置住宅与乡村旅游发展相融合,发展乡村民宿旅游业,村集体租用农户家中空闲房间,按照“一屋一品”的标准,进行景观布置和房内装饰,为游客提供住宿体验。在村北窑厂复耕的22亩耕地上,种植无核白、玫瑰香、巨峰等葡萄,每年6月至10月供游客采摘。目前,已投入运营8家,正在建设6家;通过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祈福伴手礼等旅游配套产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花园镇在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推进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日益凸显。下一步,花园镇将继续坚持“统筹规划、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机制,提高农村闲置房利用效率努力探索出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胥爱珍 通讯员 | 刘静
审核 | 胥爱珍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