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德州:力争通过2至3年努力,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5月24日,德州市召开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政策新闻发布会,发布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有关政策和工作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曹望刚介绍有关情况。

营商环境创新提升方面: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年初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全力助推全市企业“开门红”的同时,研究制定了《2022年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工作方案》,从打造“六个环境”入手,推出30条工作措施,细化为188项具体任务,力争通过2—3年努力,我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部分领域改革举措在全国有影响、在省内做示范。

主要内容:一是打造公平高效的投资环境,实施透明规范的市场准入、便利跨区域开展经营活动、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提升建设项目全过程服务。

二是打造友好便捷的政务环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提升为民服务便利化、实现涉企服务高效化、推行财产登记集成化、加快税收服务智能化。

三是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探索产业用地动态供应、推进企业融资降本增效、实现企业用工灵活无忧、确保企业用电方便可靠、保障要素流动精准有序。

四是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强化行政执法规范机制、市场公平竞争机制、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合同执行联动机制、企业账期困局解决长效机制、企业破产重整机制、法治环境保障机制。

五是打造包容有序的开放环境,构建投资贸易国际化市场体系、企业“走出去”支撑体系。

六是打造活力充盈的创新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中小企业竞合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创新人才积聚能力、劳动就业保障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人才招引方面:

一是赋予人才政策“定制权”。对领军企业、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研究专项政策予以支持。

二是实行人才政策“破格权”。对从市外招引的重大科研类平台、重大“双招双引”项目中的人才,不受平台性质、社保缴纳等限制,同等享受我市人才政策。

三是推行重点人才工程“配额制”。支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自主推荐人才,可免评审直接纳入市级重点人才工程政策支持范围。

四是试行人才政策“漫游制”。对特别重大人才项目,可参照国内各地招才引智最优政策执行。

五是抢引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对符合国家重点人才工程申报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创新的,给予最高210万元薪酬补助;引进创业的,给予最高350万元“创业券”支持。

六是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市级统筹100名事业编制设立高层次人才“双创编制周转池”,支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的急需紧缺科研人才,并按离岗创新创业有关规定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

七是建立在德高校毕业生有组织就业机制。依托在德高校设立就业服务站,每年以城市之名举办在德高校大学生毕业典礼;每年组织每家在德高校评选10名优秀毕业生,通过面谈、考察的方式优先引进到事业单位。

八是扩大大学生政策覆盖面。将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引进的大学生纳入支持范围,参照企业标准落实生活补贴、创业房租补贴、安家补贴等政策。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