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5月20日以来,齐河新人婚姻登记进入高峰期,每天登记的新人30对以上。为积极构建和谐家庭,打造稳定的婚姻关系,齐河最大程度发挥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和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的社会作用,广泛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在社会公开招募“五老”志愿者,开展“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行动,促进婚姻家庭和谐幸福美满。
回应需求做实功
“结婚后要和他家人住在一起,我担心这些关系处理不好。”“结婚后会不会热情消退?”因为对未来婚姻生活的不确定性,有些准备步入婚姻殿堂或刚领完结婚证的新人会感到焦虑,担心把婚姻真的变成了一座围城。那么遇到这些困惑该如何解决呢?
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当每一对即将结婚的新人询问工作人员这些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叫来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的志愿者来回答,志愿者们多是心理咨询师、社工、律师等专业人士,他们为公众免费提供婚前辅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离婚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婚姻家庭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新人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还会填写婚前问卷调查表,志愿者们对每一对新人的调查问卷进行解析,评估他们的亲密关系,并依据问卷结果引导新婚夫妇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模式,对彼此的兴趣、爱好、性格等作更多的了解,从而找到交集点,拥有更多共同话题,为以后的幸福婚姻奠定基础。
“婚前辅导让更多人理性冷静地看待婚姻,更有能力和智慧处理婚姻家庭中的坎坷矛盾,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有着积极意义。”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孙振虎眼里,群众的需要就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婚姻家庭辅导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它涵盖整个家庭生命周期,包括婚前、新婚、冷静期以及婚后让爱重来的一些内容。“每个领域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他们将工作前置,在结婚登记时开展辅导服务,并通过增加登记的仪式感等方式帮助新人做好进入婚姻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了解如何经营婚姻。还开设了婚姻“爱心课堂”,邀请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专家与新人互动交流,传授家庭婚姻经营之道,帮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扣好婚姻的“第一粒扣子”。
“从开展婚前辅导至今,我们也一直在不断探索,摸索出更能吸引新人,更能真正帮助到新人的辅导方法,让新人通过婚前辅导环节,掌握到更多经营婚姻和家庭的知识。”孙振虎表示。
解决矛盾用巧劲
“感谢你们及时出面调解,挽救了我们的婚姻,我们夫妻两人也不打架了,现在一家子生活很幸福!”这是不久前,刘女士在接受婚姻家庭辅导回访后发出的感慨。
刘女士与丈夫结婚6年,婚后夫妻感情消磨、对彼此感到厌倦,刘女士的婆婆经常插手两人婚后生活,由于刘女士经常高额消费,没有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其丈夫也将积蓄交给婆婆管理,导致两人生活矛盾增多,在家里多次爆发冲突,直至婆媳间一次经济纠纷成为积怨爆发的导火索,刘女士与丈夫纷纷表示“过不下去了”,来县民政局申请离婚。离婚登记预约前,经过协调两人愿意到婚姻家庭辅导室,让志愿者进行一一辅导,逐步击破各个矛盾点,刘女士和丈夫也在辅导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存在诸多婚姻盲区,经调解,两人也愿意为对方改变自己的言行,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逐步走出离婚的僵局。
“替党和政府行大爱,为社会分忧,为自己修德。这是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婚姻家庭辅导组织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志愿者的行为准则。”婚姻家庭辅导中心主任高志新介绍。
走进县婚姻家庭志愿辅导中心,从接待室、培训室到倾诉室、辅导室,每个房间都有独特功能,有负责婚前培训的,有对拟离婚的服务对象进行调解的,还有针对离异家庭的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调解家庭矛盾,我们得讲究方式方法,多用耐心和巧劲。”高志新说,为了让工作常态化开展,辅导中心编制了《工作手册》,制定完备工作机构、服务制度、工作制度、调解制度、志愿者星级评分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使调解行为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并且成立12个辅导小组,实行“早晚周月”工作方法,即“每早一晨会”“每晚一总结”“每周一讲座”“每月一研判”。
调解中,他们实行“听、劝、调”三步工作法。“听”是耐心倾听当事人倾诉,听出其中的分歧和焦点分组进行调解。“劝”是两个志愿者为一组,分别与夫妻双方谈心、劝说。“调”就是找到矛盾的症结所在,依法依理依情帮助当事人梳理矛盾、分清责任、对症下药,提高婚姻调解的效率,增进婚姻家庭的和谐,让当事人双方都满意。
为爱助力成风景
“520”因谐音“我爱你”,是朋友圈里“秀恩爱、晒幸福”的特殊日子,也是情侣们结婚登记的“好日子”。“5月20日那天,我们一上班就开始忙,到下午4点,共为160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确保每一位当事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孙振虎介绍。
在那天,县民政局开展了“倡导喜事新办,倡树文明新风”文明婚俗宣传活动,由志愿者为准新人们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宣传文明婚俗,提倡喜事新办,引导广大青年争做文明婚俗的践行者。此外,他们还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条文,为建设幸福和谐家庭贡献力量,推动婚姻家庭关系和睦、文明发展。在那天,检查口罩,测温,查看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报告,扫描场所码、取号预约、人员分流……新人们井然有序落实防疫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把关,守护幸福的同时更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群众一声声“辛苦了”“太谢谢你们了”的背后,是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把便民利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断简化办理流程、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服务细节,为幸福家庭保驾护航的努力。
“群众之事无小事,我们的工作总结起来说就是完善基础设施贴心服务,公开办事流程细心服务,开通绿色通道暖心服务,开展婚姻调解挽心服务。”孙振虎表示,用心用爱经营,就能把服务做成最靓丽的为民风景线。
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和婚姻家庭辅导中心不仅成就了一对对新人、挽回了一对对“离人”,还让很多志愿者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做志愿者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很感谢婚姻辅导中心这个平台,让我退休后,能在这里发光发热,让我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让我有机会为更多的家庭点亮心灯。”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志愿者王静说道。她在调解的诸多案例中这样总结:志愿者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夫妻离婚的原因,也要用这面镜子照见更多的夫妻,以此为鉴,避免更多的家庭重蹈覆辙。
有同感的还有今年66岁的董玉芝,潘店镇王对宇村人,是一位干练爽快、乐于助人的老大姐。2019年4月,原本是到县城来跟着儿女们享福的她,听说县里的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招募调解志愿者,就立即报名加入,她在工作中认真总结调解技巧,最多一天劝和过6对夫妻,2020年被评为星级调解员。三年来,她的平均劝和率高达70%,在志愿者队伍中遥遥领先。董玉芝的儿子不禁感叹道,母亲虽然岁数大了,反而在辅导中心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
据了解,县婚姻家庭辅导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开展辅导服务活动3127次,对拟离婚夫妻进行调解服务,成功劝和867对。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钟伟 通讯员|张书媛 朱铭娟
审核|杨永峰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