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人们一提起口腔科“元老”许明爽、护理界“老大姐”李美卿、儿科骨干医生许曙光一家三口,无不竖起大拇指。5月23日,记者走进许明爽老人家采访,“虽然我和老伴已经退休了,但是我们的女儿依然奋战在医院,我们见证了医院60年的发展。”85岁的许明爽老人说。
许明爽:不图名利,只为口腔事业添一份力
1962年,十三局医院(现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正式建立,25岁的许明爽是医院第一批医务人员。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十三局医院的口腔科就远近闻名,这离不开许明爽精湛的医术和默默无闻的付出。只要是牙齿有毛病,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找许明爽医生,技术好,还不多花钱”。
“原来,您就是小时候给我补牙的爷爷!”记者见到已经退休20多年的许明爽老人惊喜地说。“做事业就是做学问,必须谦逊、认真、一丝不苟。拔掉一颗牙要比修复好一颗牙简单得多。但是,假牙的咀嚼压力低,舒适度也会下降,因此,尽最大努力修补好牙齿才是精湛之处,而且还得让患者少花钱。”许明爽说道。从医多年来,他不图名利,坚守初心,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他曾于1971年、1983年两次前往济南齐鲁医院口腔科进修学习。在口腔科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地奉献着,用一颗朴实的心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
李美卿:除了工作,其他都是小事
“和丈夫并肩作战很幸福。我们彼此鼓励、彼此支持。年轻的我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疲倦。工作就是我们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晚上值夜班没人看孩子,我就把孩子带到单位。”谈起过往,80岁的李美卿娓娓道来。
每当同事请假,李美卿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替班。逢年过节,她会让同事先休班,她坚守在护理一线,她始终是同事们心中的暖心大姐。“我们俩都在医院上班,有时候因为轮班,好几天见不到面,更别说一起在家过个节了。但是我们从没有彼此抱怨过。”在李美卿的眼里,为了患者的安康,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因为工作努力,李美卿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于1972年调到影像科。不听话的小孩、年老的骨折患者需要拍片,李美卿总是亲自在侧安抚照顾。因为那个年代防护措施没有那么先进,常年暴露于射线下,李美卿的健康出现了问题,白细胞低到临界值以下。院领导为她的健康考虑,将她调离了这个岗位。
“那时候根本没有想过射线会损害身体,只是想着照顾好患者。”李美卿说,现在想起年轻时干的“傻事”,她依然不后悔。
许曙光: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最大心愿
在医院出生、在医院长大,在医院工作至今,54岁的许曙光与医院有着别样的感情。“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最大心愿。”许曙光说。1992年,正值建院30周年,大学毕业的许曙光到医院报到,成为了一名中医。
从医几十年来,许曙光总是首选便宜的、疗效好的草药,让每一位患者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很多患者夸赞她:“许医生人美心善,对待患者就像对待家人一样真心实意。”后来,工作认真的她被调到儿科工作。在这里,许曙光的耐心、爱心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些爱哭闹的幼儿在她的引导下都能开心地完成检查。
“十多年前,曾经有一位患者在我的治疗下服用了5服中药就康复了。后来,她又来看中医,辗转来儿科找我,她说就相信我的医术,这让我又惊又喜。”许曙光说,能得到患者的认可,真的很欣慰。
从建院时的二层小楼,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从诊疗环境、就医环境到诊疗设备,医院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许明爽一家三口见证了医院的发展史,在医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他们给医院送上最温馨的祝福:“风风雨雨六十年,祝医院‘前程似锦,越来越好’。”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牛漪 编辑|滕璐 邢仁宇
审核|张燕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