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庆云:“民意书记”服务群众零距离

“我家经常停水,影响了正常生活,能不能反映一下,尽快恢复供水。”5月20日,在庆云县祥云公馆小区红色驿站,居民胡女士向“民意书记”朱云云反映自己的诉求。

朱云云当即联系小区物业,物业管理人员立刻到现场查看,帮助胡女士清洗前置过滤器、调整水压,确保正常供水。

群众在哪里,为民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朱云云是庆云县渤海路街道的一名党员干部,担任“民意书记”近3个月,她带着一支笔、一本台账、一部手机,通过与群众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问需于民活动5次。

“民意书记”问需于民,是庆云创建“民意零距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的生动注脚,只有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精准施策。然而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仍存在“民意通道”不顺畅、群众诉求协同办理机制不成熟等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与群众距离归零,让群众诉求清零”,庆云组建了1800余人的“民意书记”队伍,每月固定在10日、20日两天到村(社区)向群众“报到”,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

真正扎根群众中,才能收集到“原汁原味”的民情民意。庆云采取网格化管理的方式,以居民小区、自然村为基本单元设立网格,对网格统一编号赋码,选优配强网格员和“民意书记”。针对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形成闭环响应办理机制——能解决的现场帮助处理;不能现场解决的,登记在群众诉求台账中,由“民意书记”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召开集中分析会,研判分析民意诉求的解决办法,借助网格化治理大平台分级分类“发单”转办。对已办结的诉求,及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反馈,并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努力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上次您反映门口垃圾桶没有盖子的情况,我们已经通知了村党支部书记,现在过来看看有没有解决。”近日,庆云县庆云镇赵腊台村的“民意书记”耿秋月来到村民赵景山家中走访。“村里更换了垃圾桶,现在几乎闻不到异味了。”赵景山很高兴。

常态化创建“民意零距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让党员干部沉下去、让问题浮上来,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截至目前,庆云各级“民意书记”累计走访群众5100余户、15200余人次,解决民意诉求2700余条,用服务群众点滴“小事”,成就社会民生“大事”。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洁令 王凡存 王召 编辑|曹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