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张勇:追寻妈妈的足迹

追寻妈妈的足迹

□张勇

夏日,阳光灿烂,暖风习习,穿过半开的车窗,风儿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感觉好舒服啊!儿子开车,载我和孙女、孙子行驶在去魏庄村的路上。我把魏庄村称为我的第二故乡,一去那里,我就心情无法平静,激动不已。

因为这里,是记载着妈妈风华正茂,神采飞扬为我们讲课的地方,有她老人家跟班四年教过的、好多我的小学同学;也是记载着我少年时期最快乐的地方 ,我曾在这里拿着麻绳鞭,流着汗水、鼻涕,骑着竹竿马奔驰;这里还有让我至今想念,曾给我关爱,让我吃农家饭,已经长眠地下的那些热心而又让人敬重的婶子大娘们。虽然我和妈妈居住的小南屋拆了,我们上课的教室也拆了,可那地方仍在,镌刻心底的温馨美好记忆还在。

与昔日相比,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宽阔整洁,两旁绿树成荫,一栋栋新房掩映在随风摇曳的绿树中。在街道遇上三五成群的人们,都开心地说笑着。

我引领儿子去了曾和我同台演出《列宁和老渔民》节目的同学家里。他小时候字就写得很好,是妈妈的得意门生,还是我们的班长,多年来我们一直有来往,我去追寻妈妈的足印,都在班长学哥那里落脚,每次都得到他们夫妇的热情接待。遗憾的是,学哥夫妇都身体欠安,生活较为艰辛,但从他们脸上看到的依然是乐呵呵的笑容,听到的依然是爽朗的笑声,给人感染和力量。

因为大家都在为生计奔波,也不知道我去,班长只给我找来了当时在妈妈任教学校里当炊事员的儿子陈哥,他长我两岁,字也写得好,也是妈妈喜欢的学生。尽管陈哥已到古稀,一人种着17亩地,还养着一个年已40岁的智障女儿 ,但他和班长夫妇一样,脸上找不到一点忧伤。他依然是那么热情开朗,爱说爱笑,活泼好动,尽管我们50多年没见面,但依稀还能看到陈哥小时候的样子。

同学情是人间最纯洁的情意,无论多常时间不见,依然如故。我们毫无拘谨,哭着笑着,都涨红了脸,幸福地追忆了妈妈。班长这样称呼妈妈:“我们的好老师”。他俩都比我大,还能详细地记得许多妈妈怎样教学,怎样关爱每个学生的事情,听着他们深情地回忆,好几次我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当陈哥讲到妈妈上课前,最爱说的这句话:“不好好学习的孩子眼里有草,你们都睁大眼睛,我看谁的眼里有草。”我们三人同时都含泪大笑起来,此刻的我们都回到了有妈妈教导的童年,温暖幸福啊!

历时三个多小时,我们都抢着追忆妈妈,有她老人家对我们柔声细语的教导,还有她对我们的严厉批评。班长不愧是班长,他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班连年被评为模范班级,是妈妈让他这个班长协助她为班级做了些什么,他讲到妈妈为学生准备的理发工具,也讲到妈妈那个为贫困学生缝补衣服的针线包。他说“我们的老师不放过每一个学生,再笨再穷的学生她也是一样关心。”

……

说的正开心,孙子哭闹着要回家,我只得恋恋不舍,打道回府。临行,他们为我带了自家院子里树上刚成熟的黄杏,带了自家养的鸡诞下的笨鸡蛋,还带了自己种的红红的西红柿,更珍贵的是,学嫂还为我摘下了多年才开放的仙人蕉花,让我放水里泡着喝,说一辈子不得癌症,我紧紧握着学嫂的手,又泪流满面了。

这次第二故乡之行,尽管是来去匆匆,但我觉得着实不虚此行。不但收获了重温追忆妈妈的幸福快乐,还从两位学哥身上获得了逆境中乐观向上的新力量。

回到家里,激动的心情好久都无法平复。班长学哥那句:“学妹,你看我和你嫂子像有病的人吗?”陈哥那段:“我舍不得智障闺女嫁人,怕她受气受罪,只要我活着就要照顾好她!这不,我70岁了,身体倍棒,种着17亩地也不觉累,收入花不完,直到现在,我还能帮着儿子还贷呢!”他们的话,久久地轮番在我脑海里回荡,让我深思!他们与命运抗争的乐观生活态度,给我力量!

作者简介

张勇,女,山东武城人。党员。多年来笔耕不辍,写下散文、随感千余篇,100余万字。作品见于当地媒体及文学网站和微信公众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