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亲临山东视察,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山东发展把舵领航、指引方向。总书记深入基层一线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在齐鲁大地留下坚实的足迹,在齐鲁人民心中留下温暖美好的记忆。
6月4日起,大众日报报纸、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大型主题报道。大众日报记者沿着总书记在山东视察的足迹采访,还原历史、再现场景,展现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历史担当和精神魅力,反映全省各地牢记嘱托、踔厉奋进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激励党员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走在前、开新局”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第六篇《矢志创新,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记者 王亚楠
通讯员 李才林 刘佳
“6000亩,都种‘齐黄34’!”6月2日,山东种业智科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红军收到了在利津县流转土地的合同,“种子、种植规范都备好了,只等夏收一结束就整地播种!”
“齐黄34”,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考察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时端详咀嚼、称赞“长得很好”的大豆新品种。今年,在国家鼓励大豆扩种的政策下,“齐黄34”成为各地追捧的“金豆子”。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考察时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今年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区域都会迎来大面积种植。”“齐黄34”品种育成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冉和他的团队最近忙得不可开交:一方面,山西、甘肃、云南、四川等多个省份都在加紧推进“齐黄34”品种审定;另一方面,很多种植大户找来,学习“齐黄34”怎么种。
牢记总书记嘱托,省农科院“破四唯”、强改革,全力培优自主创新的沃土,一大批像“齐黄34”这样深受一线认可的新品种、新技术涌现推广,成为国家或省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自总书记考察以来,该院主持的科研成果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1项。
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只是第一步。该院党委书记李长胜说:“我们必须往前主动多走几步,扎根到生产的主战场,发掘、攻坚实践中的卡点、难题,大力推动科研和成果转化。”2020年起,省农科院连续3年进行全院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用改革开启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是田博士救活了茶园!现在,招远市已经把茶叶列为地方名品,好多企业来谈合作,相信这个产业‘有搞头’。”招远健生苑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桂萍说。从开始的不太信任、互相试探,到现在亲如一家、结成利益共同体,两年多来,田丽丽博士已经在招远市温泉街道姚格庄村北官山的这片茶园扎根。2020年,省农科院启动实施“三个突破”战略,选择烟台招远、临沂费县、菏泽郓城,探索整县域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示范县,田丽丽就是首批挂职的一位科研人员。
“让农业科研‘接地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三个突破’给了我干事的平台!”面对招远茶园和日照、青岛等地截然不同的新问题,田丽丽感受到实践的召唤和鼓舞,她扎下根来,打破此前科研的局限,一边在实践中找问题求突破,一边手把手地带着工人一起干。5月28日凌晨4点,又做好一批春茶,连轴转了好几天的田丽丽却不觉辛苦,新的课题正在她脑中酝酿,“解决科研生产两张皮, 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这个成就感什么也替代不了!”
近年来,省农科院坚定不移改革创新,首创之举频出。去年,在全国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寻榜张榜揭榜农业科技难题,97项揭榜项目经费达1.32亿元。连续举办两届农业科技成果拍卖会,吸引省内外300余家企业参与竞拍,61项成果拍卖总金额达2.22亿元,敲响了山东农业科技成果拍卖第一槌。
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创新的根基,省农科院在全国科研单位中率先“破四唯”,已有10名科技人员通过这一政策实现了以往几乎无法突破的职称晋升。建立专家服务大厅,给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让科研人员“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好”成为常态。2020年以来,该院已引进高层次人才43名、海外高端人才12名(含外籍院士3名)、优秀博士146名。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计划,强化现代农业产业科技支撑。省农科院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力、工作执行力,让更多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