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节粮减损 | 颗粒归仓,齐河“晒”出答卷

今年,齐河县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但节约粮食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粮食长得再好,还需要及时、安全收获到手,做到“颗粒归仓”才算牢靠。从粮食的生产、储藏到运输、加工,齐河县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在每个环节精打细算,全链条推广节粮减损技术,千方百计算好每一笔“节粮账”,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应收尽收完善“收获链”

推行“供销社+国企+乡镇联合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联农带农服务模式

组建150人的农技专家队伍,常态化开展节约用种、田间管理等培训

全县粮食出苗率达到85%

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实操与实训并行、服务与管理一体,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3260万元,用于定额补贴农户、购置先进农机具等

全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2800余家,粮食综合托管率达到91%,农机保有量超过4万台套,年社会化服务面积900万亩次,通过规模化、组织化提升机收减损性能

小麦、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降至0.8%1.5%以下,分别低于国家规定作业质量标准1.2%和2%

应储尽储创新“仓储链”

坚持粮食烘干仓储一体化,成立国企齐源绿季农业集团,整合资金5亿元,建设5000吨以上智能化恒温粮仓38座,可增加粮食储备19万吨

建设日烘干量200吨烘干塔1台、300吨烘干塔30台、600吨烘干塔1台、1000吨烘干塔1台,日烘干能力达到10800吨,在全国产粮大县中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

积极推行粮食代烘干、代加工、代储存、代清理、代销售“五代”服务,实现粮食从地头直接烘干入库,年可节粮减损7000吨

创新应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实现库存粮食“低温、低氧、低能耗”绿色管理;高标准建成智能化粮库测控平台系统,实现入库、储存、出库等全环节质量严控,温度、湿度、虫害等实时化预警管理,确保科学储粮、精准减损

应降尽降畅通“运输链”

坚持全域提升粮食运输基础设施、全面优化粮食运输路域环境,2650公里农村公路全部达到等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况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

创新实施“国企+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粮食高效减损物流模式,由国企与农户签订粮食种植和收购协议,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格统一收购,乡镇联合社对收购粮食进行管理统计,县属国企“收干储销”一条龙服务,全县原粮散装、散运、散卸、散存“四散化”运输比例达到80%,确保粮食运输环节最大限度降耗减损

应用尽用构建“产业链”

坚持以国企齐源绿季农业集团为主体,以覆盖镇街的粮食服务中心为载体,构建从粮食供种、种植、收获、仓储、加工、销售全链条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聚焦“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把粮食作为主导产业,倾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争创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推进建设山东鲁粮现代农业研究院、新加坡澳亚集团、新疆天润乳业等6个现代农业项目,争取5年新增规上农业龙头企业80家、食品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确保粮尽其用,打造节粮全产业链集聚区

积极推广饲料粮减量替代技术,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去年种植青贮玉米9300亩、产量1.89万吨,种植苜蓿2950亩、产量5300吨,减量替代成效明显

应节尽节优化“消费链”

加强粮食消费环节节约,优化餐桌消费“前端生态”,向全县餐饮经营者及消费者发出《杜绝餐饮浪费倡议书》,推行餐饮单位“N-1”“减量减价”等点餐模式,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餐饮新风尚

在学校积极推行“中央厨房”集中配餐模式,建设宏康食品科技中央厨房作为配餐企业,对有需求的13处中小学、近万名学生开展集中配餐服务,通过合理订购食材、控制备货量、按需制作、减少加工环节浪费、循环利用餐盒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浪费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整理|钟伟 编辑|王岳琪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