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外出打工,正好赶上县里招修路工人,在家门口一天就能挣200多元,比出去打工都强。”6月22日,参与宁津县宁赵公路以工代赈项目的马庆志说。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今年,宁津县抓住国家以工代赈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机遇,研究制定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农民增收工作方案,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县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我的田地就在项目区,路怎么走、蓄水池修在哪里我都很清楚。专家不仅雇我们干活,还听取我们的意见。”宁津县保店镇徐庄村村民徐书胜说。宁津县将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作为农民有效嵌入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的创新举措,打通“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机制,建立农民参与建设、参与监督、参与管护的全程嵌入机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透明性、公开性与公平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注重发挥‘务工赈济、培训扶智’的作用,开展劳动技能和产业技能培训,在吸纳群众参与生产建设同时,解决群众长远生计。”宁津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荣兴说。就业技能培训由以工代赈工程项目施工方有针对性地对参与建设的群众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切实帮助务工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镇街、农业、人社等相关部门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和就业技能短期培训,帮助低收入群体优先在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基地内就业。
今年以来,宁津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6个,总投资3.7亿元,主要用于道路建设、公厕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对全县有意向、适合以工代赈项目劳动力835人纳入动态数据库管理,劳务报酬不低于上级补助资金的10%,带动520名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德州日报融媒体出品
记者 | 张明昭 通讯员 | 张兆坤 王景良 编辑 | 夏玉艳
审核 | 李根 终审 | 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