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梨花开了,桑树绿了。当下来到夏津黄河故道国家级森林公园,放眼望去,好一幅美丽的乡村春景:满目翠色映入眼帘,2万余株百年以上的古桑树、6000多亩的古桑林,绿得生机勃勃!
从放不住、运不出的窘境到获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桑林的蝶变成为夏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鲜明写照。夏津以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重组经营结构、创新营销思路、谋求多方共赢,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别的地方论斤,我这儿得论粒,就这么一罐,市场价要一千多块呢!”在夏津尚品源桑树产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民拿着一小罐半斤装的桑葚籽自豪地说。
“论粒卖”的桑葚籽是夏津乡村振兴中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尝到的“甜头”。
夏津特色在农业、优势在农业,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乡村振兴如何抓?一方面走“生态路”,念“山水经”,打“休闲牌”,具有夏津特色的桑产业,通过生态旅游产业带动,以及对葚果进行深加工,使葚果升值空间增长了几倍,保证了每户种植户平均年增收两三万元;变田园为景区、农家为客舍,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以旅助农、以农兴旅,夏津乡村游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目前,夏津已经发展乡村游休闲农业示范点近百个,当地乡村游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另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订单农业,农民种植的农产品进入深加工领域,打造食品工业强县。此外,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种植户选种一些市场紧俏品种。其中,夏津县的面粉加工业在省内属于第一强县,通过产业链延伸,发展熟食加工产业;开展高筋小麦等特色小麦种植,让农民亩均收入比原来增加200多元。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认证蔬菜产品69个,其中有机农产品58个、绿色食品9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三品”蔬菜基地面积10000亩。2017年,13万吨优质蔬菜供应京津冀地区。
“夏津的‘青山绿水’,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下,正在一步步变成‘金山银山’。”夏津县委书记才玉璞说。
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从事绿色产业,是名副其实的“绿领”。为此,夏津提出“绿领”培养计划,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目前,已建立县级技术推广机构10个、乡镇级14个、村级农技推广服务站点45个;培养县乡专业技术人员9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4人、中级45人、初级4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00余人。
邓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