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荒滩也可以是鸟类天堂。
黄河三角洲,一片退海之地,短时间内引来了央媒两度关注、点赞。不久前,央视《朝闻天下》栏目,聚焦海洋固碳储碳,点赞黄河三角洲做法。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致力于在湿地种植海草,恢复海草床为鸟类、湿地底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觅食场,改善了湿地环境,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取得了良好成效。此外,《人民日报海外版》也以《这里有座“鸟类国际机场”》 为题,介绍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保护工作,为黄河三角洲点赞。
“鸟类国际机场”正在成为这片退海之地的新名片。黄河三角洲,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不论是从东亚飞往澳大利西亚的候鸟,还是环西太平洋迁徙路线上的候鸟,大多都会选择在这里越冬、繁殖。目前,黄河三角洲监测到的鸟类种类已经多达371种。这里更是东方白鹳全球重要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数据显示,每年都有600余万只鸟类在黄河三角洲繁殖、越冬和迁徙。被赞“鸟类国际机场”,黄河三角洲当之无愧。
天鹅起舞
天鹅是雁族鸟类,属游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螺类和软体动物。
白鹤伴月
白鹤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略大于白鹭,体长130-140厘米。站立时通体白色,胸和前额鲜红色,嘴和脚暗红色;飞翔时,翅尖黑色,其余羽毛白色。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鹳觅食
白鹳,鹳科鹳属,是欧洲白鹳和东方白鹳的通称。属大型涉禽,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营被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
“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如此之多的鸟儿选择在这里繁殖、越冬,正是它们对黄河三角洲良好生态的认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河三角洲呈现给人们的,却完全是另外的“面孔”:生态脆弱,湿地面积、生物种类不断缩减。短短几十年间,黄河三角洲旧貌换了新颜。变化之所以发生,与东营乃至山东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的努力分不开。
保护湿地,修复生态,山东是认真的。1992年,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被提上日程。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保护、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以生态的方式修复生态”,是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的重要经验。这也为其他地区盐碱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新的水系格局
在增加淡水补给时,当地构建取、蓄、输、用、排的水系格局,形成“河-陆-滩-海”入海循环主干道,既疏通了黄河漫滩遗留沟汊,又恢复了湿地与黄河的交流,形成大循环体系。
巩固修复成果
在治理滩涂湿地时,种植盐地碱蓬、海草床,以植被巩固修复成果。
建设生态岛屿
针对淡水湿地,建设鱼类栖息地、鸟类繁殖岛、植被生态岛,为鱼虾、野生鸟类提供适宜生存的条件。这一切着眼于系统,坚持系统施策,恢复巩固原有生态系统,达到“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目的。事实证明,“以生态的方式修复生态”是可行的,而且是绿色高效的,其他地方完全可以借鉴参考这一模式。
成为“鸟类国际机场”远不是生态修复保护的终点,此刻的黄河三角洲正在朝着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的方向继续努力。
有着前期积累的基础和经验,有着科学理念的指引,黄河三角洲的明天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