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建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 深耕细分市场 “专精特新”活力迸发

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在我市,有这样一批中小企业,它们不显山露水,却凭借“专精特新”,成为细分市场的行业佼佼者。

6月23日,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传来的喜讯,也印证了我市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之效:全市179家企业被认定为2022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列全省第五,创历年新高。

细分领域显身手 小块头拥有大能量

7月1日,德州海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工人在大型激光切割机前操作,一批批成套的建筑装备即将从这里运往各地。

位于天衢新区的海天机电公司始建于1997年,从事装配式建筑成套装备的规划、研发、制造、运维等。“目前,我们是行业内产品线最齐备的企业,盖一栋楼所需要的构件,公司生产的装备都可以实现。”海天机电总经理崔华波介绍。

“只有掌握‘独门绝技’,才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崔华波说,公司组建了百余人的研发团队,研发投入每年不少于当年营收的10%;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横向技术联合。针对传统PC生产线产能低、生产成本高、投资大等问题,公司在国内首创了集约式高产能PC智能生产线,较传统生产线产能提高30%。因性能卓越,该款核心产品获评第五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立足“专精特新”,海天机电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的企业,参与制定了10余项国家装配式建筑标准,拥有专利139项,以高附加值产品抢占高端市场,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稳居行业前三,并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崔华波介绍。

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经过30多年的深耕,从一个规模小、底子差、技术粗糙的小厂,建成了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环氧网生产线,研发出核心产品环氧网,弥补了国内高端环氧网的空白,成长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其产品90%以上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10%左右。

从特种功能性鞋底到体育器材,从玻璃砖到刹车片,从淀粉糖到浓缩蛋白质……在德州,很多企业和海天机电、英凯模一样,瞄准某一行业领域,做专做精核心产品,在不同细分市场上“独领风骚”。

建立梯次培育路线 引领企业步步升级

6月30日,在位于夏津县的山东朝阳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块钢材经过锻造、磨加工、超精加工等40多道工序,最终变成一个个闪亮的轴承。

近年来,国内轴承行业总体供大于求、竞争趋于白热化,但朝阳轴承生产的变速箱轴承、发动机轴承等产品不仅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还远销欧美市场。“这缘于我们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不断追求。一手抓科技研发,一手抓自动化智能制造,这是我们立志做轴承行业领军者的底气所在。”公司技术副总经理李畅介绍。

企业的底气还来自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而朝阳轴承便具备这些优势。

“发展过程中,我们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技术上的创新突破。这除了自身努力,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李畅介绍,以“专精特新”的晋级路为例,政府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为公司制订了梯次成长计划、动态管理机制,遇到发展难题,多部门联动跟进服务。

“虽然‘专精特新’企业在规模上无法与央企、国企比肩,但其小而精、小而专、小而活,在众多细分行业正逐渐成长为‘隐形冠军’。”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表示,我市“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新材料、医养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是加快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建设的需要,也是持续增强德州经济发展活力的有力支撑。

为更好鼓励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加快成长为“小巨人”企业,我市制定《德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认定程序、有效期限;印发《关于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三级培育库的通知》,制定入库标准和培育措施,积极建立企业梯次培育路线。

“按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路线,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服务科科长孟宪红介绍。我市已分别建立了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585家,形成了“市县联动、分级培育、有序升级”的培育模式。

政策“礼包”接连落地 企业发展劲头十足

6月14日,我市召开“智能制造·数字未来”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会,邀请有关机构专家与全市90余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德州市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市20条意见》《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若干意见》,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列为重要内容,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累计发放奖励资金700万元。

为缓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我市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在信息共享、信贷支持、融资担保、股权融资、上市培育等方面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力度。今年以来向银行机构推介“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52家13.79亿元,目前已为企业办理授信9.28亿元。

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在创新。德州瑞百利玻璃砖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办公室主任张太强对此深有感触,他所在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空心玻璃砖的研发和推广,去年入选了德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做专才能做强。我们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平均占到年度总营收的6%以上,新产品产值占到总营收的10%左右。仅2021年研发投入就达1000万元。”张太强说。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由德州远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联合组建的德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服务联盟,在管理咨询及技术创新服务、商标专利及资质认证服务等八个领域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累计服务企业1400多家次。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目前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积极申报中。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德鹏 通讯员|赵庆川 邓美平 王蕾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