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书画家王征远雅好藏砚,倾心镌刻砚铭:古砚今铭谱心曲

古稀之年的书画艺术家王征远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于传统文化涉猎较广,集书、画、印于一身,才情丰沛,成绩斐然。2012年在德州市文联退休后,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之中,去年荣获第二届德州市长河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

他精心研究砚台的演变与鉴赏、砚铭的题写与刻制。如今已收藏了近百方从秦汉到清朝的古砚,质朴典雅,型质各异。正陆续将其刻上铭文题跋,寄托情怀,倾诉心声。

满怀热情 搜集古砚

2016年9月,王征远去天津访友时,参观了天津博物馆的古砚展览,博大精深的砚文化、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及文辞精采的铭文令他赞叹不已。他从事国画、书法、篆刻创作长达50多年,天天以笔蘸墨,与砚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次观展极大激发了收藏古砚的热情。

回到德州之后,王征远潜心钻研相关书籍资料,多方请教收藏界专家,对砚台的历史传承有了整体把握,开始搜集钟爱的古砚。

“砚的发展史连绵不绝、纷繁灿烂,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随着文字的诞生和广泛使用而不断被赋予浓厚的人文色彩。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再到唐宋明清,每一段历史时期都在砚上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王征远说,“砚不只是手工艺品,更是记载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浓缩了历朝历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多种信息。”

得一佳砚 胜于拱璧

“砚中精品形式丰富多样、雕刻精细入微、铭文舒心适意、文采各自风流。”王征远说,年代久远、特色鲜明的古砚更具收藏和研究价值。

砚材质分石料和非石料两大类,古砖砚是非石料中的一种。上面雕刻有纪年、吉语、几何图案、人物花鸟走兽等,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古砖砚自唐朝始即被文人学士垂青,米芾、纪晓岚、鲁迅、吴昌硕等都收藏颇丰。

“永和九年”古砖砚因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于那年问世而被收藏界奉若瑰宝,距今已经1600多年。王征远去年冬天偶得此砚欣喜不已,细细思量之下,在砚侧刻上“兰亭序”三字及款识。东晋永和年号共12年,后来他又下大力气集齐了从永和元年到永和十二年的12方砖砚,如今架上仅古砖砚就有30多方。

把玩摩挲这一方方古砚,每每想到它们产生年代的逸闻趣事,更增添了几分苍茫厚重的情思。

砚铭刻制 乐趣无穷

名家用砚、藏砚,常常自己或请他人镌刻诗词铭文,这是最让王征远心动的地方。他寻找最恰当的语句和图案刻在古砚之上,倾诉与砚的共鸣。“砚铭的刻制,与篆刻在技法上是相通的,我有几十年篆刻的功底,刚开始上手很快,如今发觉越来越难,在小小砚台上做文章,创意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反复琢磨、精心设计,才能珠联璧合,不负每方佳砚。”王征远说。

王征远收藏的一方清代暗细罗纹歙砚,砚池左上角雕有一只蜘蛛,寓意“知足”,他在砚台背面镌刻“知足常乐”,篆文为鸟虫书,与蜘蛛浮雕相映成趣。在一方砚额处有松竹梅图案的端砚上,王征远凿镌“岁寒三友”圆形阳文印,把汉字部件拆分重组,兼具朴拙古意与生动的现代感。一方明代蝉池歙砚的铭文为王征远的自作诗——“古稀得古砚,古砚铭吾情。吾情如吾生,吾生乐心平。”一笔一刀的凿刻中,展现出内心的平和喜乐。

“精美的作品,是创作者精神世界与人格魅力的有机融合,是美好心灵与天地万物的鸣奏曲。”王征远说,在古砚上铭记对人生的真实体验和感悟,使之产生新的意境,赏心悦目,乐趣无穷,也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记者 编辑丨张莹